又一所港校落户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何以成为合作办学沃土?

发布时间:2024-11-24 04:39:17 来源: sp20241124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教育部日前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函批准正式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正式设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目前,在广东设立的合作办学大学已经达到6所。其中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大学有四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有两所,数量居全国之冠。为什么广东成为厚植办学的土壤?合作办学高校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怎样的变化?

  高素质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需求

  目前,全世界有四大湾区,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

  大湾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世界其他三大湾区中,背后均有着该地区优质高等院校的身影。例如纽约湾区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一批世界顶尖大学;而旧金山湾区则拥有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系统、南加州大学等;东京湾区则拥有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正是这些世界顶尖高校源源不断地为三大湾区输送高素质人才,才能确保三大湾区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领头地位。同样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也离不开优质高校的强力支撑,因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育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港校北上”之前,广东已经拥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老牌劲旅,但显然无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对人才的需求,而香港则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一批世界知名高校,澳门也拥有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优质高校。因此,粤港澳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势在必行,港澳高校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人才培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博士此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澳的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学生、国际教师比例比较高。香港很多高校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比例非常高,香港高校设置的专业方向与香港的重点行业关联比较紧密,例如文化与创业、医疗、教育、创新科技、环保产业等等。因此,“港校北上”背后,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想要成为国际级湾区的雄心与渴望。

  香港高校需要“北上”内地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大力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加快推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都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港澳高校来粤办学。同时,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吸引世界知名高校和特色学院来粤合作办学。推动省内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

  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世界顶尖高校已经形成了“高校-城市-高校”的良性循环。深圳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李树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大学集群与湾区城市集群相契合,大学为湾区城市群提供高素质人才,促进城市繁荣;反过来看,优越的城市环境、生活条件、经济发展又成为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全球优秀学生前来就读,大学因而高度国际化。在不断互相促进下,湾区经济发展和大学教育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循环,这一做法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与高校借鉴。

  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在今年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介绍,2023年广东经营主体净增172.8万户、达到1800万户;在粤实有人口超过1.5亿人。众多的人口和企业为香港高校提供了广阔的腹地,香港高校如果想要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上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上”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港校北上”,不是广东“一头热”,而是香港高校与广东的“双向奔赴”。

  刚刚确定“落户”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就选址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周边集聚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广东省实验室、科技龙头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

  既然香港高校想要广阔的腹地,为什么首选广东?较近的地理距离、相近的文化根脉、广阔的就业市场、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对外开放的政策等,都是理由。此外,港校落户广东,也有着港校期待在内地培育人才,从而反哺香港的现实需求。而这是内地其他地区高校很难做到的。

  从今年年初深圳大学设立香港校区,到中山大学计划在香港设立高等研究院,一方面饱含了内地高校希望培育国际化人才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展现出香港对优质人才的渴望。正如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所言:“高等研究院将有助于中山大学高质量地推进国际化办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吸纳全球卓越人才到中国工作,服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

  港校“北上”,还需适应“水土”

  对于香港高校来说,如何更好地适应内地的“水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高等教育有其规律,高校办学需要沉淀,单纯依靠金钱或者政策是不可能“造”出来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对于理工科来说,金钱、人才、政策的投入与保障,或许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成就一所一流大学,但是对于文科,尤其是文史哲等“纯文科”来说,则需要一批批的大师与传承,形成高校内在的“道统”。这也是香港高校进入内地后,需要沉淀和累积的东西,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细微却至关重要的困难也需要克服。小到纯英文的授课方式、家长和考生的认同度、学校校历的设置,大到就业市场的认可、学校经费的投入等等,都是港校北上后面临的细小却需要解决的难题。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港校正在被更多的内地考生、家长、升学高校、企业所熟知、认可。2023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广东、四川、河南、山东4个省份共录取125名本科生,特别是“直博班”,吸引了有志于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高分考生报考,在内地四省的录取分数线超过特控线(或一本线)约150分,最高超过164分。在广东录取的55名学生当中,有31名学生省排位在1500名之内,有13名学生省排位在1000名之内。

  2023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比例首次突破八成,达80.92%,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963名升学毕业生中,21.70%进入世界大学排名前10名高校深造,71.55%攻读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高校的学位。就业的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平均年薪达17.08万元,年薪大于等于50万元的有0.75%,年薪位于30-50万元的有7.46%,年薪位于20-30万元的有28.36%(同比上涨11.4个百分点),年薪位于10-20万元的有46.27%。香港高校进入内地后,无论是在生源还是在深造就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虽然现在进入内地的香港高校都很“年轻”,但是作为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逐渐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年轻的“北上港校”与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将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将如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值得所有人期待。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