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近|“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习近平主席十年前称赞的约旦青年回访记

发布时间:2024-12-22 20:35:28 来源: sp20241222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心相近 | “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习近平主席十年前称赞的约旦青年回访记

  新华社记者赵伟宏 辛俭强 崔力

  “在阿拉伯商人云集的义乌市,一位名叫穆罕奈德的约旦商人开了一家地道的阿拉伯餐馆。他把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饮食文化带到了义乌,也在义乌的繁荣兴旺中收获了事业成功,最终同中国姑娘喜结连理,把根扎在了中国。一个普通阿拉伯青年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执着奋斗,演绎了出彩人生,也诠释了中国梦和阿拉伯梦的完美结合。”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讲述了约旦青年穆罕奈德·沙拉比在中国成家立业、追逐梦想的故事。一时间,穆罕奈德在中国和约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如今,提起这段往事,穆罕奈德依然心潮澎湃。“从那天起,我的人生发生了很大变化。”穆罕奈德回忆道,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他的生活开辟了一条“向世界敞开的路”。

  “义乌就是我的家”

  穆罕奈德开的阿拉伯餐厅位于紧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上,这里星罗棋布着上百家外国风味餐厅。夜幕降临,灯火璀璨,以中文、英文、阿拉伯文等写成的餐厅招牌琳琅满目,十分亮眼。

  穆罕奈德的餐厅名为贝迪,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我的家”。

  “为什么是‘贝迪’?因为对我来说,我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中国。义乌就是我的家。”穆罕奈德说。

  2000年,22岁的他只身从约旦来到中国广州,在叔叔开的阿拉伯餐厅里打工,结识了安徽姑娘刘芳并相恋结婚。2002年,看准“世界超市”义乌的发展机遇和营商环境,穆罕奈德怀着“自己当老板”的梦想来到义乌创业。

  如今,他认为自己已是“地道的义乌人”。在义乌,他实现了当老板的心愿,餐厅生意越做越红火,与妻子养育了两个孩子,还担任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外籍调解员,积极参与当地社会事务和公益活动。

  穆罕奈德说,习近平主席2014年的讲话为他的生活开辟了一条“向世界敞开的路”,他的餐厅获得更多关注,慕名而来的中外朋友越来越多。2018年,他把餐厅扩大升级。如今的餐厅上下三层,有120名中外员工,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

  “我要加倍努力回馈这一切”

  在义乌生活了20多年,穆罕奈德亲身感受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亲眼见证着中欧班列在密切中国同世界贸易往来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的成功离不开义乌这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成功。我在这里实现了我的梦想,生活得十分幸福。”穆罕奈德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个人梦想完美融入了中国梦。”  

  穆罕奈德说,习近平主席的称赞让他更加确定要扎根义乌,“我要加倍努力回馈这一切”。

  对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外籍调解员这一身份,他引以为傲。他的微信朋友圈常有两类内容:一是自家餐厅的美食,另一类就是他作为人民调解员热心参与协调解决客商纠纷的故事。

  2014年,穆罕奈德获得浙江省为表彰外籍人士在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而设立的最高奖项——“西湖友谊奖”。

  近年他还出资成立了公益组织“奈德之家”,组织团队经常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参与城市创建、探望孤寡老人、帮助困难家庭等。“我的初衷就是做公益、做好事,现在有越来越多外国朋友加入了我们。”他说。

  “一带一路”是个“大家庭”

  在贝迪餐厅里,有一面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装饰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穆罕奈德自己设计的,目的就是向来用餐的各国客人介绍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是一个“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一起分享机遇,一起做事,一起渡过难关,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他说,“就像中国谚语说的那样,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2023年11月29日,中国和约旦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至此,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多来,中阿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中阿民心相知相通,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惠及广大民众。

  谈及自己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穆罕奈德格外高兴。他认为,这将进一步增进约旦和中国各领域交往合作,未来会有更多约旦人来体验中国、认识中国,也会有更多人像他一样在中国把握机遇、奋斗打拼,演绎精彩的个人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参与记者:李良勇、宋立峰)

(责编:曹欣悦、崔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