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20:12:14 来源: sp20241124
图①:开展武装拉练。 图②:在连史馆重温连队血脉荣光。 图③:在智能专修室研究无人装备应用。
在大漠戈壁开展红蓝对抗演练。 以上图片均为刘志勇摄
今年“八一”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强军精武红四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努力建设精武强能、敢打必胜的过硬连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强军精武红四连”处在备战打仗第一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4年7月,习主席到四连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官兵。10年来,该连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弘扬光荣传统,加快转型建设,争做精武标兵,在一系列重大演训等任务中表现出色。
阔步迈向新征程,四连人正继续坚持发扬光荣传统、当好红色传人,苦练打仗本领、争做精武标兵,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以奋斗姿态向打赢不断发起新的冲锋。
播下“红色种子”,在赓续血脉中砥砺奋进
“收到习主席的回信,全体官兵感到无上光荣、无比振奋,惟有努力奋斗才能不负重托。”连史馆里,二级上士蔡明月和战友们分享学习习主席重要回信精神的体会。
2014年习主席来连队视察时,蔡明月还是一名入伍不久的列兵。如今,蔡明月已成长为优秀班长和连队骨干,在多项任务中崭露头角。
收到习主席回信,从连队主官到普通士兵,大家纷纷定下新目标、写下承诺书,信心满满、斗志昂扬。连队指导员戴研杰将习主席的回信郑重放在连史馆醒目位置,同时将战友们的承诺书也收藏到展柜中。
“这些荣誉,都是我们奋斗的力量源泉。”看着连史馆满墙的荣誉,戴研杰感慨。
今年1月,戴研杰刚到四连担任指导员,就一头扎进连史馆学习连队的英雄历史。“强军精武红四连”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红军连队,先后参加黄麻起义、夜袭阳明堡战斗、孟良崮战役、长津湖战役等战役战斗100多次。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44次荣立集体战功,涌现出28位英雄模范……连队荣誉和战史,历经岁月洗礼,越发熠熠生辉。
“尽管对四连历史早有了解,但在连史馆看到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展品,了解到连队先辈们浴血奋战、奋勇抗敌换来的宝贵荣誉,我感受到身上责任更重了。一定要牢记连队的红色历史,把精神传统传承好。”戴研杰对记者说。
荣誉,是历史的记忆,也是精神的承载。利用连队“传家宝”开展学传统教育,持续丰富“荣誉相册”,举办“话说连史”讲坛,成立红色宣讲队……耳濡目染中,忠诚和信仰在官兵心里扎根,献身强军事业的精神动力逐渐充盈。
连史馆里,一面“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战旗格外醒目。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中,四连战士唐公建在战旗方队中高擎这面旗帜通过天安门,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对每一名四连官兵来说,这面战旗都意义深刻,它承载着连队的血脉荣光,是连队‘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险’精神的象征。”唐公建说。
1937年10月一个夜晚,“强军精武红四连”前身——八路军129师769团十连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战斗,全连官兵敢打敢拼,前后只用了约一个小时,就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日军100余人,摧毁日军停在机场的飞机24架,有力支援了忻口防御作战。
“想想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便动力满满。”唐公建说,在阅兵前的训练中,自己尽管有肩周炎和腰伤,伤病发作起来疼痛难忍,但想到身上背负着战友的期许、连队的荣光,还是每天训练至深夜,最终圆满完成阅兵任务。
“播下‘红色种子’,对年轻一代革命军人太重要了。大家从优良传统中汲取力量,在赓续血脉中砥砺奋进,内心有了精神滋养,身上就会有拼搏的勇气。”戴研杰表示。
矢志强军精武,不断擦亮军事过硬“金字招牌”
夏秋之交,东南某地,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拉开战幕。面对复杂态势,四连官兵沉着应对、果断处置。
随着一发发炮弹呼啸出膛,四连官兵冲破层层拦阻,攻上蓝军主阵地,完成预定任务。硝烟散去,蓝军官兵纷纷点赞:“不愧是英雄连队,打得勇猛、攻得漂亮!”
作为全军唯一一支以“强军精武”命名的荣誉连队,四连官兵始终把军事过硬作为追求。
戴研杰来到四连任职第一天,傍晚走进官兵宿舍,发现本该热闹的宿舍空无一人。他沿着营房寻找,仍不见战士们踪影。戴研杰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大家都去哪了?”
来到户外的训练帐篷,终于找到了连队的兵——大家正热火朝天地练体能!伴着音乐声,有人在拉单杠,有人在练器械,大家沉浸在运动的氛围中。
“别太累了!”戴研杰扔下一句叮嘱便转身离开,其实心里被战士们的训练热情深深打动。“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每天晚上加练体能是四连的传统。大家比拼赶超、共同进步,怪不得军事过硬‘金字招牌’能越擦越亮。”他说。
建连97年间,一代代四连人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薪火相传,涌现出一级人民英雄刘继祯、一等功臣王俊才等数十名战斗英模和“神枪手”宋世哲等先进典型。
进入新时代,四连官兵传承先辈们的战斗精神,在任务面前展现出非凡的血性和战斗力。
2023年举行的预提指挥军事集训中,下士刘书亚和战友们为了练好体能,每天背着背囊沿着山坡向上跑10多公里,脚上的血泡从来没消过,经常扎破了大的又长起小的。有的战士体能素质稍差,战友们会帮忙背起装备,大家搀扶着也要一起跑到终点。
“四连有极高的胜战追求,出门就要争第一,越是困难大家就越要挑战。”刘书亚说,“那次集训,我们成功取得多个课目的第一名,展现了英雄连队的风采。旅领导评价,大家的表现对得起‘人人英勇、个个顽强’的称号。”
凝聚力,也是战斗力的体现。2021年,集团军建制连综合检验评估,四连与集团军其他11支连队同台比拼。第一次摸底考,新战士陈熙成绩很差,感到十分自责。
“当时很怕班长批评我拖后腿,但他走到我身边,一边鼓励我,一边和我讲解需要注意的细节,其他战友也在训练中一起帮助我提高。这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个集体的凝聚力是多么强大。”陈熙感慨。
在这种凝聚力的牵引下,陈熙加倍努力:训练中,面对考验耐力的武装5公里课目,别人背一支枪,陈熙就背两支,从跑不下来变成可以从容保障战友;手榴弹投掷,一开始不及格的陈熙索性放弃午休,每天练到力竭,精准度大幅提升……
“在四连,大家的标准都很高——优秀算起步,满分才合格。”连长林喜财自豪表示,每次面对重大比武演习,他们都是先锋连、尖刀连,都能不负厚望、载誉而归。
2023年,连队参加某重大演习,担任红方尖刀连,依令攻击蓝方前沿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从前沿警戒阵地到任务纵深将近10公里,全连官兵一路边破障边突击。尽管蓝军层层设阻,但每名四连人都做到实战术动作不走样,实现了突破最快、歼敌最多、夺地最远的目标,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评。
不断转型升级,练兵“准星”始终瞄准打赢“靶心”
时间拨回到2017年初夏的一天。时任连队主官带领官兵整齐列队,迎接装甲步兵战车。那一天,四连正式从步兵连转型为装甲步兵连。
“从传统步兵到装甲步兵,看似只有两字之差,却意味着一切要从零开始。”回忆起那段转型的艰难岁月,从军18年的老班长王华记忆犹新,“之前战斗靠的是‘铁脚板’‘跑得快’,现在靠的是对战车各专业的熟练掌握、班组成员间的协同配合。”
列装不久的一次野外训练中,一辆步战车“趴窝”了,连队官兵研究了两个小时,也没搞清楚问题所在,不得已拨通了旅队修理工电话。修理工抵达现场后,很快就让战车重新启动。“以后这种小毛病,你们得学会自己解决。”官兵们听了修理工的话后羞愧难当,下定决心要尽快掌握战车所需技术。
为了啃下驾驶、射击、通信三大专业的硬骨头,官兵们到兄弟单位取经、送苗子外出学习,把不懂的部件从兄弟连队借回去研究至深夜;烈日炙烤下,战车内温度超过50摄氏度,他们钻进去苦练操作,憋着一股劲要在同类型连队中走前列、当标杆。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装备列装不到百天,四连参加全旅战斗射击考核,合格率、优良率都位列全旅第一。转型升级的四连迎来了换羽新生。
近两年,连队先后有9人通过装甲专业等级一级考试,在集团军名列前茅;2023年,中士孔韬考取了代表装甲专业等级最高水平的特级证书,成为全旅最年轻的特级炮长;同年,集团军组织“铁甲先锋”专业技能比武,二级上士李广带领车组以驾驶、射击两个100分和通信98分的成绩取得第一名。
如今,他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未来战场,围绕前沿作战理论、新型装备操作等新课题,推进连队从技能型向智能型转变。
夜晚,“强军精武智能专修室”灯光明亮,官兵围在数字化3D沙盘前,对刚结束的装甲步兵班进攻战斗连贯演练进行复盘。副连长赵英俊介绍,连队党员骨干成立了战法、技术、训练3个创新小组,打造了这个智能专修室,引进多套沉浸式模拟训练系统,让官兵通过专学专修提升实操技能。
“连一级建立智能专修室,在全旅还是头一家。目前,我们正利用专修室的科技设备,研究无人装备的改装、应用和防御。”赵英俊自豪地说。
插上科技的翅膀,战斗力实现飞跃。一次演练中,四连官兵灵活运用无人装备进行立体式侦察,将“敌”隐蔽目标看得一清二楚,进攻战斗势如破竹。总结会上,上级给予四连高度评价:“班指挥员的视线从地面上升到空中,带来了战斗力质的提升!”
训练场上,战旗猎猎招展,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鲜红。旗帜上“强军精武红四连”7个烫金色大字,刻印在每一名四连官兵的胸膛。“听党话,跟党走,攻必克,战必胜。不畏难,不畏险,连为家,苦为荣……”官兵们将强军梦想融入声声誓言。
凝望战旗,林喜财坚定地说:“这面旗帜,凝结的是一茬茬连队官兵的汗水,是荣誉更是责任。无论时代如何变换,我们练兵的‘准星’都将始终瞄准打赢的‘靶心’,在强军路上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池俊成、黄雄权参与采写)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1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