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1:29:29 来源: sp20241118
图①:由中交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图②:赫尔曼 图③:梅汉娜 图④:安琪拉 图⑤:桑吉瓦 图⑥:普 赛 图⑦:由中交集团承建运营的肯尼亚蒙内铁路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是一条承载着发展梦想的世纪铁路。
经过十余年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和全球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发挥中央企业勇担使命的职责作用,与共建国家政府和人民紧密合作,打造了一座座造福当地的精品工程,编织起一条条互利共赢的合作纽带,奏响了一曲曲相知相亲的和美乐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城等中国名片,生动诠释中交人“走向海外、坚守海外、奉献海外”的奋斗故事。
中交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离不开包括外籍员工在内的全体中交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在投身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既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实现了人生的抱负和价值。中交集团日前发布并表彰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大最美外籍建设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乌干达的赫尔曼、斯里兰卡的桑吉瓦、塞尔维亚的安琪拉等外籍员工的追梦历程。
赫尔曼:
从泥瓦匠到预制场工长
发布会上,中交集团十大最美外籍建设者代表赫尔曼,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获奖感受。
赫尔曼是中交集团乌干达恩德培机场改扩建项目预制场工长,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赫尔曼从“潦倒的泥瓦匠”成长为“半个技工”,再到领导70位当地工人的大工长;从贴标签学汉语,到现在能和中国同事进行汉语交流,赫尔曼用他的努力创造了励志人生,他常说:“遇见中企,才遇见更好的自己!”
出生在乌干达一个贫苦家庭的阿西莫·赫尔曼小学毕业后,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只能四处奔波做泥瓦匠谋生糊口,先后辗转于几个乌干达工程公司。那时候,工作环境差,工资极少。他曾想过这一生可能只能是一个穷泥瓦匠。
幸运的是,他听说有个叫做中交集团的中国企业将修建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至恩德培的高速公路。最开始,他有些胆怯,因为从来没有同中国人一起共事过,但还是鼓起勇气找到了项目经理部。由于有泥瓦匠的工作经验,他很快便得到了一份预制场制砖工的工作岗位。那时候,他还没意识到,他的人生即将发生很大改变。
最开始他对预制构件浇筑等工作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机械。为了尽快掌握相关工艺,他努力模仿中国技工的操作过程,在机器上贴了英文小标签,并开始学习汉语。他勤奋好学,工地上常常能够看到他跟在中方技术人员身旁,请教各种构件预制的问题,中国技术员也很乐意给他讲解机械修理和生产工艺方面的知识。在自己和中国师傅的双向努力下,他很快便能浇筑出标准的构件,生产出标准的砖块,成长为工人中的模范。
后来,中国主管让他担任技术指导,为其他工人提供帮助。再后来,他成长为当时预制场70名工人的工长。赫尔曼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更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他的家人因此感到骄傲和幸福,他的朋友们也对他钦佩有加。
项目完工后,赫尔曼被调往恩德培机场改扩建项目,仍担任预制场工长。让人最感动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机场项目遇到了“用工荒”,关键时刻赫尔曼挺身而出,每天联络动员施工人员,总是第一个赶到项目制砖现场,协助清点现场雇员人数,安排好当天工作,在现场一直坚守到下午6点,直至施工人员全部下班,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每天傍晚,都能听到赫尔曼用洪亮的声音喊道:“下班了,我的中国同事!过个愉快的夜晚!”仿佛是宣告这天又是顺顺利利平安施工的一天。机场货运楼项目能在疫情紧急情况下顺利完工交付,离不开赫尔曼这样的员工尽职尽责、主动担当。
他珍惜中交给予的平台和发展机会,对中国也充满了好奇和热情,他喜欢中国师傅讲中国的故事,也喜欢给中国同事讲解乌干达的瑰丽自然风光、风俗人情;在前往中国参加表彰大会后,他常常向乌干达工友谈起在中国见到的皑皑白雪(乌干达地处热带全年无雪),感谢共建“一带一路”为祖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中交就像一所学校,在这里,我学会了修理机械、预制生产和管理的知识,还学会了很多中文,得到了发展机会,我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能有今日这番光景。是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了现在的我,让我梦想成真!”赫尔曼说。
桑吉瓦:
与家人在斯里兰卡团聚
现年58岁的桑吉瓦曾于上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成毕业后,桑吉瓦本想回国,但由于当时斯里兰卡缺乏高端就业机会,他只能到中东国家求职。背井离乡的20余年,他始终渴望有一天能够重返故土,陪伴年迈的父母,为建设家乡作贡献。
2014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交集团投资建设的科伦坡港口城正式开工,桑吉瓦闻讯立刻踏上归途,再度与中国结缘,加入港口城项目。他说:“很高兴因为这个工作机会与家人在斯里兰卡团聚,也终于可以用自己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了。”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是斯迄今规模最大的单体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桑吉瓦说:“我的工作职责就是与科伦坡政府部门和市政设施供应部门对接,向当地官员解释港口城工作的意义,尽快推进港口城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
当桑吉瓦刚进入工作角色没多久,就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为了保障港口城项目用水安全,港口城项目希望斯里兰卡水务局提供南北两个水源接口。但由于协调和施工难度较大,水务局坚持只提供一个南部水源。这时桑吉瓦主动担当,代表项目公司与斯水务局进行谈判。经过反复磋商,提供两个水源的需求终于得到了满足。
2021年,科伦坡港口城正式发布科学绘本。绘本以桑吉瓦一家为原型,从工程师父亲为孩子讲述的视角展示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采访中,桑吉瓦激动地表示:“当得知我和两个女儿均被作为原型人物,出现在科学绘本中时,我们全家都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港口城项目工作期间,桑吉瓦主动担当、认真负责,与中国、属地同事密切合作,为项目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桑吉瓦亲身体验到中方和斯方员工互相尊重,营造了愉快、友善的工作氛围,这不仅推动了中斯文化交流,也搭建了中斯友谊桥梁。
梅汉娜:
工地上的“洋师傅”
中交集团第三航务工程局外籍员工梅汉娜自2014年入职以来,先后参与了马来西亚萨马拉组港口工程、泛婆大道工程等多个重大项目的实施,将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融入到中交在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全过程,让中交品牌一次次赢得认可。
2013年,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交集团三航局投身建设马来西亚的大潮之中。为了尽快打开突破口,融入当地,项目部招聘了第一批属地员工,梅汉娜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起,为了便于进行属地管理,泛婆罗洲大道10标项目部将“导师带徒”制度延伸到外籍队伍中,选取具有丰富经验的职工进行一对一教学,在商务领域身经百战的梅汉娜成为新员工的“洋师傅”。
刚毕业不久的员工龙刘杨得知师傅是外籍同事梅汉娜,多少有些不适应。在工作中,梅汉娜是不苟言笑的“铁娘子”,布置任务“只讲一遍”,这让龙刘杨打心底里产生了距离感。
在防波堤项目的一次商务计量工作中,龙刘杨没有完全理解梅汉娜的计量方法,就根据以往惯例,按照图纸上的设计底标高进行了填石方量的计量。
“来,跟我出去一下!”下班后,梅汉娜皱着眉头叫住了龙刘杨,并将他带到了项目现场。烈日下,她带着龙刘杨一边讲解计量的规范,一边重新测量断面标高。原来,由于施工场地质松软,不同地基的承载力不同,需要回填石方进行填平,以达到设计要求。
按照实际标高重新计算后,巨大金额差距让龙刘杨脸上的汗珠滚落下来。随后,梅汉娜又重新仔细补充现场照片,更正了计算方法,忙到深夜。看着梅汉娜汗水浸透的工作服,龙刘杨钦佩又有些愧疚。
梅汉娜看出了龙刘杨的压力,经常给他开小灶补课,讲解马来西亚合同和计量规范。为了能跟上“铁娘子”的节奏,龙刘杨也成了“拼命三郎”,下班后,无论多晚都要整理归纳学到的东西,一点一滴记录在笔记本上,师徒二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时光飞逝,龙刘杨已经从青涩稚嫩的职场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商务部长。而梅汉娜也屡屡创优,作为三航局首位获评十大最美外籍建设者员工,站上了中交集团的领奖台。
安琪拉:
解不开的中国情缘
得知获评十大最美外籍建设者,塞尔维亚藉员工安琪拉感到梦想成真了:“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真的太棒了!”
学习中文彻底改变了安琪拉的人生轨迹。2014年,中交集团公路规划设计院的一纸邀约让她改变了职业生涯。加入中国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安琪拉看来是人生中最好的选择。
安琪拉加入公规院塞尔维亚团队后,让饱受语言困扰的设计团队摆脱了困境。小到日常的约场地、排会议、办工作证件,与当地设计公司等单位洽谈合作,大到与政府部门协调斡旋……安琪拉安排得井井有条,将任务逐一落实。
在大量原始资料无电子文档的2015年,几乎所有的翻译都需手动录入。安琪拉需要在短时间内将自己的英塞专业词汇量迅速扩充。她没有“应付”任何一个单词:凡是她未曾了解的领域,她都会在白天找到相关专业的设计师,一一请教,把使用场景牢记于心,晚上挑灯夜战。安琪拉和团队成员与政府官员、机构代表、分包商、建筑公司以及各类国家审查小组等展开书面或会议交流。慢慢地,安琪拉对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领域的认知越发深入。
国际化建设需要打造海外“朋友圈”,作为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早期团队里唯一女性员工,安琪拉充当了中塞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她的张罗下,团队一直保持着集体庆生的传统,无论种族、国籍,每个人的生日她都牢记在心,用心挑选礼物,温暖身处异乡的所有人。
曾经在国外的工作经历也让她非常理解远在异国他乡的不易。安琪拉在生活上竭尽所能地帮助中国同事,她经常在下班后陪同事就诊问医,办理各项业务。她也真诚地对同事们说:“无论什么时候,你们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安琪拉面对外资企业抛出两倍薪酬的邀约,婉言谢绝了。“中国同事是我的‘知音’。与一份高昂的薪水相比,我更爱我现在拥有的事业和同伴。这是一个包容和谐的大家庭,无可替代。”
在公规院工作一晃九年,安琪拉心底的声音也愈发清晰:她热爱她的祖国,热爱中国,热爱事业。她,为企业,为自己感到骄傲。
普赛:
热爱中国文化的“交流使者”
作为老挝教育部公派留学生,普赛于2006年从山东大学法学院毕业,2014年就职中交集团所属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简称中水对外)老挝南立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和老挝南椰2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社会环境、流域管理、移民事务、外事外联等工作。“这是一个大家庭,一个蓬勃奋进的集体,是很好的锻炼平台。”每每提起中水对外,普赛总是这么说。
老挝南立1-2水电站项目入选中央电视台国家传播能力建设项目大型纪录片。普赛作为公司骨干力量,带着摄制组来到了公司无偿捐建的帕贡学校。这所学校距离南立电站约5公里,是方圆十几公里内唯一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学校,于2007年在原校址的基础上拆除重建。公司为帮助社区提高教育质量,在南立电站投产运行后,依然持续对帕贡学校进行援助,形成了长期扶助机制。
这一次,普赛成为孩子们和摄制组之间沟通的桥梁。“因为经常负责公司与帕贡学校的沟通协调、举办活动等工作,学校师生都亲切地叫我普赛老师,这是老挝人表达尊重和敬意的方式,我感到很光荣,这是公司给我的机会。”在镜头的捕捉下,孩子们求知的双眼令普赛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也看到了孩子们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与老挝当地以人为本、友好合作的真实写照。
更特别的是,普赛还是一名热爱中国文化的“交流使者”,他是忠实的中国文化“粉丝”,除了熟练掌握汉语,他还喜爱中国歌曲、影视作品、传统文化,甚至流行语。他还带动家人学习中文,在老挝分公司“基地开放日”活动中,与妻子用中文对唱《知心爱人》。普赛经常通过个人媒体账号,分享他在中国企业的日常见闻以及他所喜爱的中国文化。
如今,普赛入职中水对外快10年了,他说:“加入公司后,我经历了成长,积累了经验。中水对外公司这个平台使我确立了人生目标,未来几年我还会在这个充满光彩的平台上继续前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普赛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的受益者,也是奉献者,是铺设中老合作之路中的一员,更是打造中老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