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0:11:00 来源: sp20241121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对锂电池行业的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番抬高准入门槛,将推动锂电池行业步入更加良性健康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近年来,随着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和市场需求不断走高,中国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逐步成长为一个重要的优势产业。
从规模体量上看,2023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吉瓦时),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全年锂电池出口达到650亿美元,是2020年的4.1倍。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茁壮成长、扬帆出海的锂电池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从技术实力上看,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已经形成了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量产动力型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可达300瓦时每公斤,储能型锂电池循环寿命最高超过12000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正如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所说,“中国已成为全球锂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主要技术来源国之一。
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能力的提升,也撬动了投资热度的走高,锂电池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大部分省区市都有布局的产业之一。对于“锂电池热”,要从两个方面看待。
一方面,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广阔,基本面长期向好。
从上游的关键矿物原料及冶炼产品等二阶材料,到中游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锂电池一阶材料,再到下游的动力型、消费型和储能型三大类终端产品……锂电池行业产业链条长、应用范围广。特别在终端,锂电池产品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人形机器人、储能系统、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新能源汽车需大量使用的动力电池,还是新型储能系统应用的储能电池,都将持续产生可观的需求增量。总体看,锂电池行业的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
另一方面,面对无序竞争问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行业秩序。
近年来,不少地方将锂电池作为“主打产业”,许多企业和资本也相继涌入,导致行业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需错配,乃至有一些低端落后产能“夹杂其中”。随着产业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锂电池行业的利润水平逐步走低。特别是近两年,锂电池设备等部分环节外利润水平均出现下滑。种种因素表明,锂电池逐步走入了深度调整期,行业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
事实上,对于锂电池行业,中国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最早于2015年发布,此后在2018年及2021年经过两次修订。有关部门在锂电池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且产业面临深度调整的当下修订《规范条件》,重要目的就在于“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推动企业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向“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细看《规范条件》,主要举措可以总结为提出“两把尺子”:一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技术参数,聚焦的是产品质量、技术先进性;二是综合能耗指标要求,瞄准的是国内外市场日益严格的节能降碳要求。用技术和能耗“两把尺子”引导行业加快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发展,可谓“既利当前,也利长远”——短期看,有利于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推动落后产能出清;长期看,也有利于未雨绸缪,引导企业合理投资,降低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让供需格局更合理更均衡。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欢迎。“《规范条件》的发布有利于促进我国锂电池行业提质升级。”在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看来,未来锂电池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日前举行的一次专业会议上呼吁,要着力加强高强度、轻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动力电池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开发锂电池新产品,助力锂电池产业链加快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的确,中国正在点燃创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锂电池正是新兴产业的“优秀代表”。同时,中国政府也很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惟有既积极又稳健的发展,才是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发展。相信随着《规范条件》及相关科学监管措施的落地,中国的锂电池行业将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平稳向前,不断锻造出新的优势。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