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9:55:04 来源: sp20241124
仅需70秒!在上汽集团临港基地车间,一台成品车经过测试缓缓下线。在这里,平均每小时就有43台成品车下线。
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车间底盘一线,铝合金一体式压铸的车身框架在流水线上排队前行,一旁的AGV自动化小车上摆满了所需零配件,在机械臂和工程师的熟练配合下,一辆又一辆汽车完成装配。“产线上的每台车都不一样,实现了100%柔性化定制生产。”上汽乘用车临港基地分党委书记兼整车厂总监陈培锋说。
技术创新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改造大幅提质增效、厂房明亮干净实现绿色低碳……行走其中不由得感慨: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近年来,在技术、需求、政策等因素共同驱动下,上汽集团坚定不移转型升级,收获了新动能、打开了新市场。4月份,上汽乘用车双品牌全球终端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超27%;今年前4月,上汽乘用车双品牌全球累计终端销售超29万辆,同比增长超23%。
上汽集团的实践是我国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上海的汽车制造业基础雄厚,2023年上海汽车产量215.6万辆,占全国4.8%,产值7723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新能源汽车128.7万辆,占全国13.4%,产值3876亿元,同比增长32.1%。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23.8%,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路高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凸显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新优势。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继续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创新名片。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上汽临港基地包含了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通过打造“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系统互联互通,工艺规划、排产、内物流运作、生产及供应商端到端打通。智能化带来效能的飞跃式提升:基地单车能耗降低3.8%、单车物流成本下降6%、生产开动率提升2%、生产效率提升了10%以上。适应产业科技新趋势,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战略制高点,必须靠智能化降本、增效、提质,打造我国优势产业的“护城河”。
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巩固新赛道的核心优势。得益于上汽集团在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径上的前瞻布局和长期投入,以及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的赋能,上汽乘用车持续夯实纯电和混动的双线布局,以核心技术驱动核心市场,引领中国品牌向上突围。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一代EDU混动技术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基于星云平台开发的全球首款电动钢炮MG4 EV,海外累计销量超14万辆,成为欧洲紧凑型纯电销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继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体系自主可控能力。
持续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上汽集团一方面从产品开发入手,进一步降低传统汽车产品能耗排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出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 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另一方面从制造过程入手,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当前,绿色低碳已成为后发国家赶超的重要约束条件。扎实做好各方面应对工作,我国优势产业才能在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坚守底盘、持续升级、打造更多闪亮的中国名片,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稳步前行,相信我国一个个优势产业将继续乘势而上,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刘温馨
(责编:罗知之、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