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3:56:19 来源: sp20241225
“叮咚,叮咚……”在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家销售枸杞原浆、干果的小店里,店主汪晓梅的手机响个不停。“最近都是订货单,仓库里都堆满了,就等着派送呢。”汪晓梅介绍,自己半个月前刚从枸杞原浆生产基地回来,“看到工厂正常运转,就放心了。”
10月初的一天,汪晓梅和儿子一大早就乘坐C891次列车出发了,从青海省西宁市前往格尔木市,再搭汽车去150公里外的都兰县诺木洪乡,那里有青海省内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枸杞种植基地。
今年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动车时代。西宁至格尔木约800公里的路程,只需5个半小时便可到达。
上车后,儿子一直与客户线上沟通,动车穿隧道、越山岭,信号一直未断。“你之前坐‘绿皮车’去格尔木,常常联系不上,家里人都替你担心。”打完电话,他对母亲说。
“那时候没办法,哪比得了现在,车又快又稳,空间敞亮,还有免费的无线网络。”汪晓梅说。
汪晓梅今年58岁。2010年,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她从山东老家来到青海。到这里怎么谋生呢?柴达木盆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著名的枸杞产区。“没别的本事,就会下苦功夫。”汪晓梅陆续包下40亩地种起了枸杞。
种植的日子,汪晓梅每天和工人一起忙碌,直到一粒粒枸杞缀满枝头,个个圆润饱满。
种植不易,往返谈生意也难。那时,从西宁到诺木洪有两条路可选。若乘坐青藏铁路的“绿皮车”,车程10小时,一趟下来经常坐到双腿肿胀;若沿公路出行,车程更长,路上颠簸,遇上雨雪天,愈加行驶困难。
“那时就想,辛苦不怕,能赚钱就行。”但当时果农采摘鲜果后,先摊在地头晾晒去除湿气,再卖给全国各地的客商和本地的干果制造商。年景好时,鲜果才有一斤20多元的价格,利润并不高。
当地逐渐意识到,要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开始打造“柴达木枸杞”这张金名片。
2015年,乘着政策东风,汪晓梅在西宁租下一间40平方米的小店,做起了干果生意。她向诺木洪等地的种植户收购鲜果,烘干后制成干果,再批发到西宁出售,每斤价格比鲜果高出10余元。
那段时间,汪晓梅频繁地搭乘“绿皮车”往返。遇到想要了解枸杞的乘客,她还会拿着干果样品详细介绍。生意越做越大,汪晓梅的小店为西宁不少特产店供货。“‘土特产’不仅要立足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色,还得延长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儿子的建议下,3年前,在距诺木洪不远的乌兰县,汪晓梅投资建起枸杞原浆生产厂。2022年,汪晓梅的工厂收购了近1500吨鲜果,带动当地近50人就业,制成的原浆销往全国各地。
汪晓梅和儿子这次去诺木洪乡,一是为了敲定枸杞鲜果的采购事宜,二是查看工厂运行情况。每年8月到10月,是枸杞坐果、采摘的黄金期,工厂处于满负荷运行。“我得去盯着,看看原料储备够不够。”汪晓梅说。
来到工厂,机器轰鸣,汪晓梅在4个车间内来回走动,认真检查。第二天下午,汪晓梅母子便乘坐C894次列车返回西宁。
“我家的枸杞原浆生意比重渐渐超过了干果。现在消费者只需网上订购,货品就能从乌兰县发往全国各地。”汪晓梅说,“交通越来越便捷,我们的‘土特产’致富路也越走越宽。”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31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