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21:13:55 来源: sp20241121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保供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产能管理机制,完善产能储备政策,更好发挥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能源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多位专家表示,安全保供是当前我国能源领域的重中之重,要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提升煤炭供给弹性和韧性。
科技赋能 打造低碳转型“加速器”
“通过供给侧改革,煤炭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表示,过去我国煤炭生产以中小煤矿为主,现在则通过改革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比如,原本1万多处煤矿年生产30多亿吨煤炭,现在仅4000多个煤矿就能生产40多亿吨煤炭,煤炭产业提质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透过数据看成效,煤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卓著。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矿总量85%以上,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十四五”期间,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
“技术发展在煤矿智能化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相关技术研发、示范项目建设渐趋成熟之际,政策端的推动对煤矿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表示。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某露天矿生产现场,7辆220吨级无人驾驶卡车24小时不间断运行,安全平稳地进行着剥离运输作业;调度指挥中心内,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采煤场景,井下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一览无余,“井下操作”变为“地面远控”,高危环境逐步向本质安全转变,“减人、增安、提效”成果日益显现。
山西省某现代化矿井内,煤尘与烟尘实现全过程防控与全面达标,从井下生产到地面洗选,煤炭生产全过程实施封闭控制,实现“采煤不见煤”;装车外运环节喷洒自主研发的封尘固化剂,实现“外运不洒煤”……插上智能化的翅膀,传统煤矿转型“生态矿区、绿色矿井、清洁煤炭”的愿景成为现实。
本次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重点是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以及安全保障程度高的井工煤矿。业内专家表示,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煤矿的发展态势,推动煤矿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智慧绿色矿山,发挥煤炭在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扎实保供 筑牢煤炭供应“压舱石”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全国煤炭进口量4.74亿吨,同比增长61.8%,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两大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全国煤炭供应总量再创新高,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础更加坚实。”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郭中华表示,要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工作,以煤炭的“稳”和“增”为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推进产能储备煤矿建设将进一步促进能源保供,实现煤矿“向上弹性生产”。《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供给弹性和韧性持续提升。
“山西、蒙西、蒙东、陕北和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煤炭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煤矿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煤炭输送通道体系日益完备,全国煤炭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郭中华表示。
能源保供,民生先行。新疆是我国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煤炭资源总量约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2023年,新疆原煤产量达到4.59亿吨,较2021年增长了1.38亿吨,做到“产得出”;当地创新出“公铁联运”“铁铁联运”“公铁水联运”“铁水联运”“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在充分用好兰新铁路基础上,挖掘临河至哈密铁路、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通道能力,赋能“调得快”;“疆煤外运”覆盖全国20个省区市,突破1亿吨,增长26.7%,保障疆外电厂、钢厂、水泥厂等企业用煤需求,助力“用得上”。
今年年初,面对全国多地大范围持续性雨雪冰冻天气,新疆电煤在能源保供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做好生产、外运一系列工作,保障多地电厂和民生用煤。业内专家表示,产能储备煤矿将进一步完善“平急转换”机制,在应急状态下,快速释放储备产能,确保产得出、调得快、用得上。
规范市场 稳定煤炭产业“基本盘”
《实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动适应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形成稳定的产能储备支持政策预期,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煤炭储备产能。
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是煤炭平稳供应的关键。郭中华表示,要健全完善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和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兑现,规范和完善煤炭价格指数机制,构建依法合规、健康有序的统一大市场。
上行下效、因地制宜,各地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结合当地特色规范煤炭市场发展。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近日,山西省能源局印发了《山西省煤炭高标准交易市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全省统一的煤炭交易中心,形成统一开放、层次分明、方式多样、功能齐全、数据完整的煤炭交易市场;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煤炭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工作的通知》,价格监测定点单位负责填报,将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相结合,由当地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初审,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审核……
业内专家建议,应加强组织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政府为建设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工作提供保障措施的同时也要配套相关支持政策,通过给予产能置换政策优惠,优化调整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及环境评价要求,实施煤炭新增产能指标单列等措施,对产能储备煤矿进行鼓励。
“针对当前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要研究建立煤炭上下游产业合作共赢长效机制。”郭中华表示,要推动煤炭与电力、钢铁、建材等下游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维护煤炭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责编:申佳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