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2:07:41 来源: sp20250110
国防大学师生行进在校园中。李福军 摄
百望山上,极目远眺,天高地阔。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国防大学采访。一位教授讲述了一个故事:9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创办红军教导队,植下了国防大学的根。井冈山上,毛泽东指着苍茫大地,问红军战士:站在黄洋界上能看多远?大家说:能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挥手指向远方:在这里能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沧海桑田,换了人间。黄洋界上远望的图景,如今早已成为现实。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照亮中国、闪耀世界。其间,从红军教导队到抗大,再到国防大学,这所学府一直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为实现宏伟蓝图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治党、治国、治军栋梁。
“一直以来,在国防大学这个汇聚全军英才的高地上,我们始终沿着领袖指引的方向,不断瞭望国家、军队建设的未来。”在这位教授看来,作为全军最高学府的教员,讲政治是办学之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帮助学员领会统帅的战略擘画,让他们看得更远、更广、更深,“远是面向未来,广是放眼世界,深是把握本质。”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国防大学专家教授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并在全军高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登台宣讲。全面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后,大学课程体系再度更新升级。
“越是风起云涌,越需要坚定方向。”国防大学领导表示,党的二十大标定未来几年我军建设的中心任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再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千载难逢,挑战前所未有。
今天,百望山脚下的国防大学校园内,一支支队伍整齐行进。在一个个大课堂上,无数热切的目光凝望着未来。
(一)
凌晨时分,北京西郊,城市的灯光渐渐熄灭。夜幕下,国防大学红山口教学区内依旧灯火通明,点点灯光彻夜未熄,融进满天星斗。
不久前,又一批高级指挥员齐聚红山口。当他们翻开大学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发现,绝大多数教学课题直接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无人作战、电磁等内容陆续进入课堂,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经历全面重塑升级。
已是第3次来到国防大学参加培训的东部战区某部一名指挥员感慨:“授课聚焦军事斗争准备的新情况,每一次培训都有诸多新收获。”
“世界在变,科技在变,战争在变,对手也在变,我们的课程开发设计要因时而变、紧跟前沿。”该大学教育训练部的一名处长深有感触地说,习主席视察国防大学时,号召全军“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统帅的殷殷重托,成为大学教员加速前行的不竭动力。
这几年,国防大学课程体系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尽管已跑出教学改革新速度,但他们加速转型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何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指导?如何建立完善联合作战人才培养体系?这些问题,牵引着国防大学专家教授的思绪:“不紧紧跟上发展变化不行!胜利,往往取决于战争双方谁能看得更远、变得更快。如何解答打赢未来战争这一重大命题,需要更新、更快的‘解题速度’。”
这天上午,记者走进国防大学兵棋大楼,一场对抗训练激战正酣。
“硝烟”,弥漫在每个人的大脑深处。某班次进入课程最后阶段——学员作为红方进行作业推演,与某学院教员团队组成的蓝方开展一场线上对抗训练。
对抗战况激烈。这个学院全体教员参演,院长、教员、学员同场竞技。激烈对抗中,学院的专业教员和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学员一起,掀起头脑风暴,集智破解备战打仗中的现实难题。
“没想到屏幕中的战场居然这样真实,甚至有些设计,比我们一线指挥员想得还全面。”一名长期担任部队指挥员的学员感叹,手中操作的这套兵棋系统,从前沿态势到后方补给,再到军心士气等要素,全部条分缕析地呈现在各级指挥员眼前。
“兵棋推演被称为‘第0.99场战争’,它是无限接近真实战场的虚拟战场,关乎能否打赢明天的战争。”在兵棋系统研发团队负责人看来,他们竞速的对象,是日新月异的未来战场。为使我军在未来战争中赢得更大胜算,他们必须跑得比未来更快。
“边论证、边研发,边试用、边改进,边设计、边迭代,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团队成员早已习惯在未知中跋涉——“昨天还在领先,今天如果不加速,明天可能就会落后”“走过了千山万水,还有万水千山”“当你越觉得自己是对的,就越需要警觉,是不是掉进了对手设好的圈套”……
着眼未来、向战寻路,注定是一条荆棘密布的路。没有万事俱备,只有争分夺秒;不能按部就班,唯有加速跨越。
为把现代战争最大限度“搬进”计算机,构设一个符合中国军队特点和未来战争实际的虚拟战场,国防大学兵棋团队近年来不断加速奔跑:先后完成数百类军事规则模型设计,研制出多套战略战役演习子系统,以及多款战役兵棋想定作业系统,构建起我军兵棋理论和技术应用体系。
未来战场是什么样的?这名负责人感叹:“我们只能无限抵近,却永远无法抵达。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时刻保持瞭望,时刻马不停蹄。”
(二)
在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国防大学的一门军事课,被评为职业教育类一等奖。
这堂短短2个小时课程的背后,是教研团队10余名教员多年来近2万个小时的加速奔跑。课程探究的是“国之大事”“胜战之略”,不仅课题宏大,还必须契合时代特点和国际国内现实情况。课时虽短,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众多方面知识。
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团队成员先后赴多地开展深入调研。在边防一线实地勘察,摸准最新情况;随航母编队远航,了解掌握战斗力建设现状;赴战区联指中心参加值班,感受决策的真实场景……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首先要培养具有世界一流视野的军人。”谈及初心,该教研团队负责人表示,习主席向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这为他们课程设计指明了方向。
“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前所未有地走进世界擂台中心。”该教研团队负责人说,习主席强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瞭望的目光,指引着脚下的步伐加速前行。这样的状态,在国防大学处处可见。旁听一堂想定作业课,记者如同站上国际斗争的风口浪尖。
现场,除去学员、教员,还有从各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部门受邀而来的各领域专家。课堂上,一个个问题,一次次追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各个领域,涵盖国际斗争的方方面面。
学员们提出的每一条设想和计划,都在第一时间被相关领域专家和从业者评定是否可行,并提出实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置身没有硝烟的“战场”,学员们不断思考着新时代军人的使命。
当大国博弈的复杂性、系统性、全局性,更加真实直观地呈现在学员面前时,有学员坦言:“我们不能把问题想简单了!”
“这堂课的设计初衷,就是将学员们加速引入军事斗争的现实景况中。”主持这节课的某中心主任说,只有知国际战略格局、知世界军事发展大势、知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知强敌对手战略调整、知战场空间多维拓展,才能把我军将来要打的仗弄明白,进而抢占优势、掌握主动,牢牢把握未来战争主导权。
课后,一名学员说,这堂课让他想清楚了之前一直困扰自己的难题,回到部队后,他要把这些理念加速落地,转化为具体的强军实践。
在这样的氛围中聆听师生们畅谈天下大势,观摩师生们运筹帷幄布阵,记者宛如站在时代巨轮激浪澎湃的船头,感受着潮起潮落。
学员的视野随着课堂的延伸不断拓展,教员们走得更快更远。
走出去。2022年11月,国防大学教研骨干高科技知识培训班在长沙开班,聚焦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需求,40名教员骨干系统提升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
请进来。去年10月以来,10个国家的高级军事代表团先后访问国防大学。中外军事精英以国际安全和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重大领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花盆养不出万年松,庭院跑不出千里马。”该大学教育训练部的一名处长感叹,作为国防大学教员,必须具备更加广阔的瞭望视野,才能培育出学员的世界格局与眼光。
(三)
记者推开一名副教授办公室的门,只见桌面上摊开的讲义中,密密麻麻满是修改的痕迹。
硝烟并不遥远。反复研究当下一个新战例后,这名副教授拿起一支红笔,在已经修改多次的讲义上又补充上了一段新的注释。
“战争的残酷在于,当我们研究这个战例时,它已经被时代落在身后了。”这名副教授说,未来作战不会是历史上哪场战争的简单翻版,研究这一场战争,为的是循着战争逻辑,瞭望战争的下一落点。
“习主席指出,研究作战问题,核心是要把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搞清楚。”这名副教授感叹,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跟得再紧也是慢!
“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作为国防大学教员,必须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更新课程内容。”
“如果缺少这种深刻的瞭望眼光,拥有再充裕的战争准备时间也是徒劳。”一名领导感叹,准备下一场战争,重中之重是“备”,首要前提是“准”。如果瞄不准未来战场的“准星”,“备”得越多,浪费就越多;走得越远,就偏得越远。
“战争对决,比的是洞察力和创造力。”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表示,这就要求教员首先要有几把“硬刷子”。
懂一体化联合作战,才能培养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懂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才能带出现代战争的明白人;懂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才能锤炼出能够打赢未来战争的指挥员。
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国防大学第一时间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全校教员队伍建设。记者走进人才工作办公室,只见一整面墙上,铺满了大幅的人才建设规划重点工程实施路线图和大学人才工作任务推进表,明确列出了每一项任务的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现实进度等。
——去年8月,国防大学百余名中青年教员,以“蓝军”身份嵌入一场重大训练中,发挥了磨刀石的重要作用。
——去年9月,16名从事联合作战指挥教学研究的中青年骨干走进某战区跟班实践,参加战区联指中心要素值勤跟训,参与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方案拟制、重大活动筹划。
一组数据见成效:近年来,国防大学先后从联指机构、军兵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部队选调一批优秀干部进入教员队伍。他们还率先在全军推开落实专职教官制,从全军部队遴选优秀指挥员担任专职教官,为大学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这几年,全军重大联演的联合指挥席位上,绝大多数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都在国防大学培训过。
“国防大学的教员,要善于激活学员创新思维。” 在今天的国防大学,教员教给学员的,不是唯一答案,而是对制胜机理的思考。
在某班次课堂上,学员们以10人为一组,分别在小班教室内展开分步细训。一场场带实战背景的联合战役被压缩成一轮轮精研细训的筹划训练,用指挥网络、电脑荧屏和文书指令,将这些学员的战争思维串联成一场场“头脑风暴”。
最常见到的情形是,多名学员针对一个联合作战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展开激烈交锋,虽然观点各异,但都有理有据。
“你来我往之间,思考的是同一件事——联合作战的未来形态;目的也只有一个——提升‘联’的意识、‘联’的思维、‘联’的素养。”
“以往最怕的,是我们刚找到答案,战场已改了题目。”一名学员在自己的结业心得中写道:作为国防大学的学员,学到的应该是战场想象力和行动创造力,是改变未来战争走向的能力。
月上梢头,记者结束采访时,国防大学校园内依旧灯火通明。百望山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三更灯火五更鸡”。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采访中,某学院副教授的话始终在记者耳畔回响。曾多次参加国际军事论坛及军事交流活动的他,这样看待“世界一流”——科技在加速,世界在剧变,放在世界军队发展的坐标系上看,“世界一流”并不是某个固定的坐标点,而是一条斜率为正且陡峭上升的曲线。
那一刻,记者突然理解了国防大学教员们的话:我们加速奔赴的,不是某个静止的节点,而是在瞭望的视野中不断刷新的目标。(记者 康子湛 朱柏妍 特约记者 洪大鹏)
(责编:彭静、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