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发布时间:2024-11-24 07:33:38 来源: sp20241124

原标题:【文化评析】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作为历史缩影和文化宝库,博物馆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收藏与展示功能,逐渐演变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学习,但学习的场所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园里,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他们的思维活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能拓展学习的天地和视野,把博物馆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博物馆教育以其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直接与历史对话、与艺术交流,这种直观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往往比书本上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吉金铸史——古代青铜器铸造体验课程,以三星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物群体为依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和体验,让青少年了解三星堆文化,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将课堂搬到博物馆,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在2023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共同启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周”活动,通过馆校合作系列项目阐释文化遗产价值、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保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举办“中轴线遗产保护与利用”主题体验、遗产保护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中学生走进故宫,了解故宫博物院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理念与成果,让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中的丰富展品和背后的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中,孩子们可以动手参与,如模拟考古发掘等,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博物馆教育有助于培养优秀品格。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涵养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博物馆中的艺术作品也能塑造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作为一个天然的跨学科学习平台,博物馆将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学科融为一体,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学习的机会。在博物馆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同时也能接触到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内容。参与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也是孩子们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为了创作长篇童话,笔者曾在三星堆遗址深入生活一年有余。在三星堆博物馆内的文物修复馆采访时,隔着透明的玻璃墙,笔者总是能看到一群群戴着小黄帽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博物馆参观。课堂被搬到了博物馆,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他们睁着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观察着身边的文物和修复师,看得津津有味,久久不愿离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当从少年儿童抓起。未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提升综合素质,培养文化自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手段的日益丰富,博物馆教育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姗姗,系儿童文学作家)

(责编:李依环、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