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可阅读 城市有温度(文化中国行·走进历史文化街区)

发布时间:2024-11-05 14:03:30 来源: sp20241105

  图①:位于衡复风貌区内的武康大楼。   华家顺摄   图②:游客在武康路游览。   王 初摄   图③:街区内富有历史风情的老建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王 初摄   图④:小朋友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上海老房子艺术中心)参观。   王 初摄

  “这座城市,有这样的梧桐!这么美的街区!”漫步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以下简称“衡复风貌区”),人们感慨。

  衡复风貌区占地约7.6平方公里,其间核心地块——隶属徐汇区的面积约4.3平方公里。衡复风貌区是上海首批以立法形式认定和保护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上海中心城区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相较华美璀璨的外滩、高楼林立的陆家嘴,衡复风貌区内道路两侧遍植梧桐,夏日浓荫蔽日,秋日黄叶飘落,道路宽窄适宜,街头巷尾小店鳞次栉比。在这里漫步,每每转过街角就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一幢幢历经百年风雨的花园洋房、里弄公寓,构筑出一个底蕴深厚、步行友好,在世界范围内均极具吸引力的城区。

  持之以恒的系统保护、有机更新

  每个人物都是一部史书,他们经历过的故事和居住过的建筑和街巷,让百年的历史变得真真切切

  没有持之以恒的系统保护、有机更新,就没有如今吸引无数中外友人纷至沓来的“梧桐区”。

  衡复风貌区内共有优秀历史建筑231处,文物保护单位251处。截至2019年底统计,衡复风貌区内共有优秀历史建筑1074幢、保留历史建筑1620幢、一般历史建筑2259幢。上海划定的64条永不拓宽的道路中,有31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在此。

  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坚持以风貌特色为引领进行整体保护,因循既有的区域规划脉络,在原存城市肌理之上细致修补。上海宋庆龄故居、巴金故居、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夏衍旧居……一幢幢名人故居被修复开放,极具人文底蕴的场所得到保护开发。

  武康路113号,一处西式独立花园别墅住宅,巴金在此居住生活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就在一楼客厅,巴金接待了很多文化名人,包括夏衍、沈从文、曹禺、柯灵等。一边阳光充足的敞廊,是巴金晚年伏案写作之地。如今,巴金故居大部分陈设仍保持着原样。小院依旧绿草茵茵,老人似乎只是短暂离开。

  武康路100弄,王元化旧居所在,共两幢毗连式花园洋房。从屋面到木构件,从立面到楼梯,修缮团队对建筑外立面及室内重点保护部位修旧如旧,保留石材构件、清水红砖墙面局部风化的痕迹。2019年,修缮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五原路288弄3号,一栋两层洋楼,楼畔小小花园,正是张乐平故居。从1950年到1992年,“三毛之父”张乐平和家人在这里住了整整42个春秋。2015年上海徐汇区全面启动张乐平故居修缮工作,张乐平先生的子女整理捐赠了285件遗物。2016年2月,故居正式开放,孩子们可以走进“三毛”的家,亲手触摸褐色木头上泛出时光的颜色。

  “每个人物都是一部史书,他们经历过的故事和居住过的建筑和街巷,让百年的历史变得真真切切。”建筑学专家郑时龄感慨。

  古老街巷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

  洋洋洒洒的梧桐见证了这一“宁静、独特、魅力”成片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护与开发,风貌与功能,达到平衡并不容易。上海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在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便利居民生活,使古老街巷与现代生活融合发展。

  由11幢独立花园洋房及两排上海新式里弄住宅组成的衡山坊,堪称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电影导演费穆就曾居住在此,梅兰芳也是其座上客。

  时光流逝,进入20世纪末,这里已有“72家房客”,及至新世纪修建地铁,发现地铁距离地面只有4米,居民区震感强烈。由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专业从事成片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历史建筑保护开发的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多家专业公司对建筑进行加固修缮,重现历史建筑韵味;导入对噪声不敏感的现代商业元素,进行功能业态替换。如今的衡山坊已是一处集购物、餐饮、办公为一体的地标性历史建筑街区。

  “衡山坊位于徐家汇商圈核心地,我们为其植入新的功能,让历史街区成为静雅柔的城市慢生活街区,独具风貌的城市客厅,让人与历史建筑的关系更紧密。”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劲松说。

  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的建业里,东、中、西三弄石库门单元254间,是上海现存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落,顶峰时期容纳近1100户住家,大部分建筑出现结构性损坏。2003年,建业里被列为上海市保护整治试点项目之一。

  修缮团队费尽心力找到建业里1930年法国开发商的原版施工图纸,保留“马头墙”“清水红砖”等经典石库门元素,砖块、瓦片、木材等都尽量选取原始建材,尽可能使暖通空调、电气、给排水、消防以及保安系统对历史建筑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完成和这处老建筑的“新旧对话”。

  修好还要用好。石库门本用于居住,建业里周边都是居民区。如何把对街区的影响降到最低?2017年,重新开放的建业里在保留原有“居住+商业”功能前提下,对业态作新的衍生——西弄为石库门特色酒店,中弄与东弄为长租公寓,沿街部分单元用作商业空间,既改善民生,又保留城市肌理,还赋予现代功能。

  紧邻建业里,岳阳路和建国西路都不曾扩宽过,洋洋洒洒的梧桐见证了这一“宁静、独特、魅力”成片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挖掘城市厚度,助力发展速度

  衡复风貌区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处不同的风景背后,都凝结着对历史的尊重、对风貌的传承

  衡复风貌区的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一脉相承的坚持,使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

  2024年,衡复风貌区内两幢地标性建筑迎来百岁生日。包括屹立在五街交会、六岔路口、状如巨轮的砖红色八层建筑武康大楼——近年上海最热打卡地标。武康大楼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完成了两次保护性修缮,连大楼周边架空线也被全部清除入地,整体建筑风貌在清朗天际线下完整呈现。

  从武康大楼出发,漫步在全长约1180米的武康路,直至安福路,各式花园住宅、公寓和新式里弄,仿佛走进悠长的“时光隧道”。这里不仅有可阅读历史的风格各异的建筑,也有不少新业态、设计新空间的引入,让这片街区古老与潮流奇妙交织,深深融入当下生活。

  近年来,上海不断挖掘城市的“厚度”,助力城市发展的速度。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为街区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美学价值。花瓶形的阳台、宽敞的露台、大斜坡的屋顶……武康路上一步一景,充盈着新的生命力。哪怕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窗台、阳台——作家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写道:“路边一栋黄色小楼,不知道哪个朋友曾经点着它说,那是罗密欧要爬的阳台。”

  这自然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统计,武康路—安福路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现日均人流量为2万至3万人次。新消费新业态集聚、“文商旅居”融合发展,川流不息的人群与商铺在梧桐树下交织。“巴掌大”的武康路—安福路街区,2023年上缴税收总额已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上海发展人文经济的新样本。

  同样建于1924年的黑石公寓,号称当时“最豪华的公寓”。2017年,黑石公寓的外立面及总体综合改造计划“黑石音乐街区”正式启动。2020年伊始,黑石公寓正式向市民开放,变身“黑石M+”音乐主题社区,与周边的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同频共振,融入这片音符流动的区域当中。

  上海音乐学院,曾有许多别具风格的上海老建筑在校园围墙里不为人知。2021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上海音乐学院整体提升工程启动,数栋历史保护建筑得到进一步修缮,同时调整绿化布局,拆除淮海中路沿线的围墙,使校园内历史建筑和3300平方米的花园与街区相连。破墙透绿,街区品质大幅提升。

  衡复风貌区里,一幢幢老楼的焕新,一片片街区的提升,充盈着城市的生命力,缔造出无远弗届的吸引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衡复风貌区“City Walk”,每个人都能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风景。衡复风貌区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处不同的风景背后,都凝结着对历史的尊重、对风貌的传承。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1日 06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