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1:35:36 来源: sp20250104
近期美方一些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中国产能冲击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作出了有力回应,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予以批驳,认为这些论调毫无事实根据,“宁愿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也不愿面对现实”。
法国企业家阿诺·贝特朗发文指出,从产能利用率、库存水平以及利润率这三个关键指标分析,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产能过剩”。彭博社分析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绝大多数排名靠前的汽车出口商的产能利用率均处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如果真的存在所谓“产能过剩”“低价倾销”,那么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该价格持续低迷才对。但事实上,中国出口部分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于当地电动车型。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平均每辆出口价格为5000美元,2022年则增加到2.2万美元,当年对欧洲出口的均价更是达到3万美元。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应当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以市场眼光看,产能多少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普遍的。以移动通信工具发展为例,从价格昂贵的大哥大,到便携方便的小灵通,再到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供需的动态均衡中不仅实现了产品性能的迭代升级,也带来了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是如此,目前中国乃至全球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激增,优质产能不仅不过剩,还能带动更多有效需求。实际上,合理的适度的产大于需有利于充分竞争和优胜劣汰,有助于激励微观主体改进管理和技术、提升效率。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的行业,微观主体往往没有动力更新技术和改进服务。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国家在各自强项产业上的产能大一些,在其他产业上的产能小一些,这是由各国的比较优势决定的,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左右;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坐落在广东广州;在长三角,一辆汽车所需配套零部件,4小时车程内可全部解决……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主要是因为相关产业通过长期研发投入积累了技术优势,同时依托国内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超大规模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等,形成了综合性竞争优势,是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形成的。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让各国消费者以更低的代价获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全球分工合作的意义所在。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通过全球市场竞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实现优胜劣汰,才能真正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应当看到,产业补贴是世界通行做法,美欧很多国家都有,有的国家补贴项目更多、面更广、补贴额度更大,美国就对国内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补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指责中国政府在相关领域的补贴扭曲了要素和产品价格,无疑是倒打一耙,这种“补贴有害,你快放下,让我来”的错乱,旨在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是赤裸裸的经济胁迫和霸道霸凌。期待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坚持公平竞争,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经贸合作环境,与中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人民日报 仲 音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