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11:00 来源: sp20241230
中新社 北京8月2日电 题: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更凸显“人”
中新社 记者 陈溯
中国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6%,作为城镇化“下半场”重要布局之一,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实施?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
官方统计显示,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近十年累计1.65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伴随这一进程,中国城镇化也迈入新阶段。
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此引导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为近年来中国重点推进的工作。
今年以来,中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断有新举措出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近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是土地的城镇化,现在中国城镇化是更加凸显‘人’的城镇化,突出以人为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向 中新社 记者表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和表现。
——蕴藏巨大内需潜力
据中国官方估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约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规模新增投资需求和2000多亿元消费需求。目前,中国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专家认为,中国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有望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赵坤表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有助于扩大消费、稳定房地产市场、扩大城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投资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表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农村人口有4.77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9倍,农民进城就业愿望仍然迫切,城镇化率提升还有较大动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实现良性循环,蕴藏着巨大内需潜力。
——让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
“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要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和基本公共服务平等享有问题,促进他们在生计保障、社会心理和文化认同上融入常住地社会。”叶兴庆说。
《行动计划》围绕户籍制度改革、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险提出6方面重点任务,让农业转移人口更快更好融入城市。
郑备表示,《行动计划》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统筹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心的稳定就业、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维护政策。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仇保利表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实施以来,公安部推动各地不断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中小城市落户门槛基本取消,成都、东莞、合肥等一批大城市进一步放开放宽迁移限制,越来越多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超过40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中国在财政上也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均等享受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转移支付、要素配置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