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丨京港修复师携手 珍贵文物重现光华

发布时间:2024-12-16 00:53:27 来源: sp20241216

新华社香港4月7日电 题:京港修复师携手 珍贵文物重现光华

新华社记者王茜

幽暗的射灯下,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在玻璃罩里,静静地展示着“新生”。与它一样重获新生的还有明代黑漆嵌螺钿的桌案。

这是3月14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拍摄的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是3月14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拍摄的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在3月开幕的“乐藏与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批受赠藏品展”中,这两件文物一亮相便引起了关注。

3月1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品修复室主任梁嘉放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3月1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品修复室主任梁嘉放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这得感谢故宫博物院的修复老师,是他们精湛的技术让这几件文物重获新生。”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藏品修复室主任梁嘉放说。

文物亮相先“诊病”

每一件文物都有专属修复方案。古钟表修复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让“死亡”的钟表恢复计时和表演功能。

“这个古钟表整体保存还是挺好的,但我们发现它在此前修复中装反了表盘,还有火车的一些轮子生锈脱落了,表芯也无法运行。”梁嘉放介绍说。

于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修复师们开始查阅文献资料,查找可作参考的器物,要将其原貌展示给观众。而古钟表的修复不仅需要清洁除尘,还需掌握专业的钟表机械维修技术,才能准确恢复古钟表的功能。

2022年7月正式对公众开馆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博物馆,其修复团队也比较年轻。“文物的修复极为深奥,不同类别修复方法也不同,书画、钟表、瓷器、金银器等门类都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梁嘉放说。

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组组长闵俊嵘(中)和香港故宫文博馆修复师们“会诊”明代黑漆嵌螺钿桌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组组长闵俊嵘(中)和香港故宫文博馆修复师们“会诊”明代黑漆嵌螺钿桌案(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这次修复的另一类文物是漆器,对于温度、湿度的变化有严格要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接到这件明代黑漆嵌螺钿桌案时发现,桌案不仅出现了裂缝,还有螺片的脱落与缺失。”梁嘉放说。

在修复漆器的基础上叠加螺片的修复与镶嵌,修复难度又提高了。梁嘉放说,漆器修复的实际操作很复杂,原文物用漆的成分、刷漆方法、天气情况对漆的影响等因素,都是仪器无法探及的。

中国的漆器文物修复原则是“修旧如旧”,既要视觉效果上与原物相同,还要用传统工艺修复,强调整体的统一。“我们修复的文物没有故宫博物院多,经验积累也不够。”梁嘉放说,因此特意与故宫博物院联系,请专家“出诊”。

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修复师的工作过程是一场与古人的对话交流。修复中,修复师对这件器物的工艺、背景甚至文化内核都有了更深的理解。

火车头古钟表很多来自国外,大多是孤品,由于历史久远没有图纸可参考。经验丰富的修复师会根据其外观进行初步判断,但内部系统情况仍需打开才能得知。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古钟表时,它的表演和走时打点系统都丧失了功能。不仅外部结构出现锈蚀,轮子里的连杆装置也锈蚀严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亓昊楠说。

亓昊楠从事该行业近20年,累计修复了100多件古钟表,是非遗古钟表修复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这是一只来自法国的火车头古钟表,在1900年左右制作。类似这样的古钟表,我们故宫博物院有一件,颐和园也有一件,都是我过手修复的。”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亓昊楠在修复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亓昊楠在修复1900年的火车头式钟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供图)

修复工作要通过拆解清洗,再抛光打磨,修复完以后组装调试。“火车头古钟表最繁琐的就是调试,我们用了一周多时间,反复多次才把火车轮和连杆之间的位置、角度调整到最佳。这样火车头在上发条后才能顺滑运转。”亓昊楠说。

为了这项工作,亓昊楠不止一次来港,一起研究制作修复方案。经过两个月时间,火车头古钟表终于恢复了功能。

另一件修复文物是明代的花卉盆景图平头案。经过故宫博物院漆器修复组组长闵俊嵘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修复师的“会诊”,这件文物的木胎开裂,漆面老化和磨损,螺片和漆层有松动,空鼓起翘,螺片缺失也比较多。

修复漆器在选漆方面大有讲究。“我们把准备好的各种漆给闵老师看,没想到都不行,因为都有化学成分。”梁嘉放说,经过两地修复师的研究,决定选用闵俊嵘从故宫博物院带来的纯天然漆,以确保“修旧如旧”。

修复的另一难点是漆器上有很多失落的螺片。闵俊嵘说,修复时要选用与原有螺片颜色光泽相同的螺片,按照漆器上原有的凹槽形状将螺片雕刻出来,再镶嵌到漆器上。

梁嘉放说:“我们是用机器切割打磨,而闵老师是用纯手工磨制,且分毫不差,这太让我们惊叹了。”

携手传承中华文化

与故宫博物院修复师们合作一段时间后,梁嘉放深有感触:修复文物表面上是通过一双巧手让文物重现光华,实际上传递的是大国工匠在修复文物中的坚韧,各个环节都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执着。

“漆器涉及的工艺种类众多,需要在一点一滴的经验传承中,在无数次的动手实践中,逐步掌握方法与技巧。这就是‘传帮带’的意义。”梁嘉放说。

“无其器则无其道。”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需要修复师们一刀一锉将其更好彰显出来,也需要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立时间短,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结合全球视野,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和传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3月1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3月14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伊悠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彼此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在众多方面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故宫博物院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借出珍贵藏品,为其2022年7个开幕展览提供900多件珍藏文物。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在2023年联合主办“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专题展览,还于2024年一起同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合作,联合举办“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特别展览,让香港、内地和世界各地访客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未来,王伊悠期待双方继续合作,在研究、出版、文物保护、公众教育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交流,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更好传播,推动中国在国际博物馆领域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艾雯、崔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