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1:47:43 来源: sp20241231
抖音对自导自演视频再出重拳。
近日,某百万粉丝医疗类博主陶某发视频称一位病人与朋友喝酒后突发脑血管爆裂,其参与救回,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然而,抖音平台发现,其曾透露自己为安徽某整形机构医生,按常理不太可能参与此类急救。请求当地卫健部门和网信部门调查发现,陶某的视频是“自编自导的”。随后,陶某账号被平台无限期封禁。几乎在同时,平台发布《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将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和疑似演绎内容核实。
陶某人不仅深夜救回脑血管爆裂的濒危患者,还经常凌晨半夜参与抢救“喝农药女子”、“颅内出血”、“吃烧烤打架”的病人,在精巧的包装下,俨然成了一个医者仁心的绝世神医。
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当他入戏太深,以为一直能瞒天过海时,也就到了现真身的时刻。现在,陶某被封号,欺骗用户的造假之路戛然而止,可谓咎由自取,一点不冤。
本质上,这名博主欺世盗名的方式还是自导自演那一套。互联网给普通人带来了平等表达的机会,但出名的欲望也激发了一些人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为了流量无底线编剧本、拍虚假视频,恶化了舆论生态,也严重消耗了社会信任。
这类自导自演视频一般具有一些共性特征:紧跟社会热点,以家庭矛盾、阶层对立、教育焦虑、情感纠纷等社会热度较高的话题素材为切口,用夸张的剧情、耸人听闻的标题煽动网民情绪,引发关注;视频目的性极强,终极指向都是为了吸引流量、增加粉丝、提升知名度以实现商业利益;它们不输出任何积极价值,煽风点火之后,轰然而散,奔赴下一场流量盛宴。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他们不想拥有世界,只想听见金币落袋的清脆响声。
客观而言,自导自演博流量已不是新现象,从早年的“秦火火”到近期的“猫一杯”,还有前段时间的“因讲粤语被公司罚5000元”虚假新闻事件,类似把戏不时出现,意味着这已是互联网上的“老大难”问题,早就引发民意反感,到了必须清理的时刻。
然而,由于这类视频伪装性太强,真假难辨,核实不易,且一旦核实起来就要消耗不少社会资源,所以面对网上的自导自演视频,尽管社会呼声日烈,但及时戳破每一个虚假视频也面临很大的难度,期待一网打尽也是不现实的。
此次抖音出台的《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就为治理这类视频提供了一种现实且有效的路径。抖音公告提到,即日起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具体分为热点事件当事人核实和疑似演绎内容核实两项。对于创作者发布的演绎类内容,平台要求发布者必须显著标注“虚构演绎”声明。平台为此提供了自主标注工具,方便用户操作。部分未标注的疑似演绎内容,在平台后台发出提醒后,仍未按要求标注的,抖音将视情况采取强制标注、内容下架、账号处罚等措施。
除了利用技术手段与严苛的平台规则为创作者定规立矩,对于疑似摆拍的热点内容,抖音还将联动职能部门或新闻机构进行核实调查。这不仅体现了平台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打击自导自演视频的决心,也是通过激活社会共治资源,全方位堵住一些博主造假摆拍的空间。
某种意义上,抖音这次出击自导自演视频,恰逢其时,对于这种主动作为与机制创新,其他平台也不妨加以借鉴,共同捍卫健康清朗的网络秩序。
百万粉丝“医生博主”摆拍造假被封号,大快人心。但也要看到,治理网络乱象,净化网络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职责。除了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外,职能部门也要强化治理力度,加强网络巡查,及时与平台共享线索,合力打击网络虚假短视频。对于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该追究法律责任的也绝不姑息。
而对于每一个互联网用户而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要敬畏规则,敬畏秩序,要知道任何行为都有道德法律的约束,拍短视频同样不例外。切不可因为一时的利益而蒙蔽了双眼,走向被流量吞噬的不归路。(文/汉卿)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