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位最年轻的匠人,扎最威的狮头

发布时间:2025-01-10 09:49:35 来源: sp20250110

  11岁那年,香港“雄狮楼”创办人许嘉雄扎出了人生第一只狮头。他提着狮头四处找纸扎铺,想卖出去,被老师傅看中入了行。就这样,一脸朝气的男孩与香港彼时蓬勃的纸扎行业一拍即合,结伴同行。

  他干脆中学辍学,到纸扎铺当起学徒。“父母当然是反对的了,我妈妈甚至用木棍打烂了我做的狮头,说我扎狮头扎到疯了。不过我当然没理他们,继续扎狮头。”

“雄狮楼”创办人许嘉雄。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对狮头的痴迷,则在更早时已有迹可循——家里开武馆,他从小看阿爷阿伯们舞狮舞龙就看不腻;6岁时动手拆掉了武馆淘汰的旧狮头;兄弟三人在家敲锣打鼓扮龙狮队表演;结束长达13年的学徒生涯创办纸扎品工作坊,取名时也不忘加上“狮”字。

  他津津有味地聊起上述细节,挠挠头:“搞不好真有与生俱来一说。”在武馆家庭长大的男孩,一出生就对着龙、狮、功夫,即便父母如何反对他进入这“不务正业的行当”,怕是怎么也躲不开逃不掉了。

  “扎到现在我都不觉得闷”

  现年45岁的许嘉雄,入行超过30年,算得上行内名副其实的“老师傅”。“我扎到现在还是很喜欢,一点都不觉得闷。”

  为给前来拍摄的记者简单演示一番扎作“扎”“扑”“写”“装”的工序,他坐在小板凳上,经年苦工都在这削竹篾娴熟的动作里,手背粘着浆糊,平均地折几下再黏实,眨眼工夫,一只灯笼已在他手里成形。

  以往那些狮头、龙头、花灯,乃至别墅、豪车等殡仪纸扎,也是这般灵巧地跃然指尖。通常在这扎成的骨架上,还得铺上分成小块的纱纸,根据所扎形状画写花纹,外涂一层保护漆光油,待风干后,再添装饰才算完成。

“雄狮楼”创办人许嘉雄。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有时,许嘉雄也会尝试些新花样,譬如某天留意到太太布满银粉闪闪发光的指甲油,突发奇想将银粉设计挪用至油狮头上,大受顾客欢迎。

  虽说这是兴之所至,但也是为这一传统手工艺依然能平稳跻身于时代浪潮之中而尽力,“我一直觉得创新是必要的,如果不与时俱进,很容易被淘汰。”许嘉雄也有自己的坚持,无论如何贴近时代审美,也不能够离传统技艺太远。

  一条最威的金龙

  平日说多了狮,适逢今年甲辰龙年,许嘉雄觉得这回不如谈谈龙。

  龙在中国有近8000年的历史,历来是备受尊崇的神话动物,被视作吉祥的化身。龙年扎作也因此需求极旺,仅是过去这一两个月间,许嘉雄已完成4条用于舞蹈的纸扎龙,分别运往美国、澳门等地。其余用于商场及品牌橱窗布置的龙主题饰物更是多不可数。

  “香港扎的是南龙,特点是头很大,有气势之余不会张牙舞爪凶神恶煞,带着点笑,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傻乎乎的。”如何凭空扎出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全靠师傅的经验和想像力,这技艺离不开十几二十年的苦心孤诣。

“雄狮楼”创办人许嘉雄。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许嘉雄记忆中迄今扎得最威、最有感触的作品正是一条大金龙。

  数年前,澳大利亚金龙博物馆不远千里来港委托他制作一条金龙,用于当地复活节巡游,并作收藏用途。追溯该博物馆历史,每隔50年,他们便会在华人地区寻找师傅手工制作一条金龙收藏于馆内。巧的是,制作于150年前、100年前、50年前的3条金龙,均出自香港师傅之手。

  接受这一委托前,许嘉雄特意飞往澳大利亚,在博物馆内看到了这三条旧金龙。许嘉雄曾自诩是香港数一数二的扎作师傅,外界也的确如此认可,但那份自恃在眼前“艺术中的艺术”带来的震撼中土崩瓦解,“百多年前的龙头扎作细致到难以想像,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

  其后7个月时间,他沉下心扎出一条大金龙,“做的时候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威过前3条,技术未必够他们高,那我就把龙头做大,至少在气势上先震慑住它们。”许嘉雄笑道,最后龙头越扎越大差点出不了门,整条金龙长120米,全身上下逾7000个鳞片。

  他为这条金龙点睛,看着它被小心翼翼地抬出工作室,运往澳大利亚,心里想的是,再过50年,另一条金龙是否依然能出自香港师傅之手呢?

  行业再度蓬勃的可能性

  许嘉雄对答案有着乐观的把握,毕竟他亲历了扎作行业由兴盛坠入低谷,再出现曙光的跌宕。

  20世纪50年代,“武侠小说”席卷香港,60、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名扬天下。当时的香港武馆林立,高手如云,全盛时期时传授中国武术的武馆多达418间。舞龙舞狮大多由武馆组织,连带着扎作工艺盛极一时。

  然而这一境况在许嘉雄出生成长的80年代,出现了转变,“大家觉得舞龙舞狮跟黑社会有关,家长、学校都不喜欢小孩学。”再往后,舞龙舞狮逐渐演变为一种正面的运动项目,有助培养团队精神,逐渐变得规范化。观念的转变固然为扎作前景带来转机,然而内地市场的开放、工厂流水式生产等,令狮头等扎作成本大幅降低,加剧了香港扎作行业的式微,本地师傅寥寥无几,工会无奈结业。

  待熬过了那些年头,扎作被列入香港非遗名录重获关注。与许多守着传统行当的匠人一样,许嘉雄也在积极地推动传承,到学校教授扎作技艺、带徒弟入行。

  正在角落戴着老花镜仔细地将纱纸黏上骨架的苍苍白发长者,便是许嘉雄的“得意徒弟”之一,也是他的父亲。旁人都是父传子,到他这倒反过来了,退休的父亲原是偶尔给他帮忙打打下手,这一帮便是十多年,“如今他也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傅了。”

“雄狮楼”创办人许嘉雄。 中新网 记者 陈永诺 摄

  平日里,父子二人在这宽敞的工作室内各占一隅,专注于手里一头狮、一条龙、一只麒麟。寒来暑往,每一个日子都是具体的、细微的。许嘉雄觉得,他一生的光灿、畅快、对美好事物的想像,都是由一根根竹篾串连、构建而成。“我的人生起码有一样是成功的,就是扎作,别人提起许嘉雄,会说是扎狮头的,我已经很开心了。”

  文字记者:韩星童

  摄影记者:陈永诺

  视频记者:朱晓明

  ( 中新社 微信公众号)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