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互助,推动为老服务(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5-01-08 07:38:50 来源: sp20250108

  核心阅读

  为了让居民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不断提升幸福感,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提出“老伙伴计划”,以结对互助的方式、由低龄老年志愿者向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在为老服务领域做深做实。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一走进上海市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嘹亮的歌声萦绕耳边。每天,市民驿站内老年人书画、声乐、朗诵、形体舞蹈等培训轮番上阵,40多个团队常年活跃,居民读书看报、下棋健身……市民驿站成了居民的“网红”打卡地。

  为了让居民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不断提升幸福感,街道提出“老伙伴计划”,以结对互助的方式,由低龄老年志愿者向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从2012年发展至今,嘉兴路街道已有众多老伙伴志愿者,热心于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成为高龄老人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

  关注个体差异,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董小琴阿姨是嘉兴路街道自建居民区平和大楼的一名资深志愿者,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逢人就打招呼。在“老伙伴计划”志愿活动中,董阿姨主动把电话写给结对老人,让他们有困难就找她,随叫随到。

  结对的独居老人王奶奶住在16楼,已经快90岁了,之前在家中摔了一跤,无法行走。董阿姨得知以后,主动帮助王奶奶去社区事务中心打听如何申请长护险,然后备齐所有材料去申请,王奶奶很感动,逢人就说:“小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董阿姨自己住在14楼,这一层还有她结对的独居老人俞奶奶,今年已90岁高龄,董阿姨隔几天就会替俞奶奶买菜,陪着老人聊聊天,每个月还固定替俞奶奶去社区医院配药。

  董阿姨说:“作为一名老伙伴志愿者,我希望通过自己有限的力量给老人们带去欢乐和温暖,每当看到老人们从焦急不安到面露微笑,我感到无比骄傲和幸福,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和快乐。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老伙伴志愿者是一群充满爱心和热情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社会福利事业贡献着力量。他们可能已经年过花甲,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沈慧萍是飘鹰居委会的居民,今年69岁,是一名老伙伴志愿者。作为飘鹰居民区党总支第三支部的支部书记,她一直坚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居委会辖区里的飘鹰花苑小区有一位独居老人,头顶长了一个脓包,但子女平时不在身边。每当老人有需要时,沈慧萍阿姨就会主动陪同前往医院进行照看。同时沈阿姨会定期拜访独居老人,陪伴他们聊天或者一起散步,帮助老人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务,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

  沈阿姨时常说:“帮助独居老人需要关注每位老人的个体差异,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从而与独居老人们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使独居老人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

  虹口区的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需求十分突出。瑞一居民区是嘉兴路街道“守初心·嘉友老伙伴计划工作室”的试点居民区,依托“家园党建”,在老伙伴党员志愿者孙东娣的带领下,党员们始终走在为老服务第一线。

  孙东娣阿姨在小区里结对了六七位高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林伯母就是其中一位。孙阿姨每天都会到她家拜访,一次林伯母摔倒,孙阿姨连忙赶去,从地上搀扶起老人,并轻声细语安慰她,不料林伯母突然情绪失控,用指甲划破了孙阿姨的皮肤,孙阿姨却不急不躁,反倒放慢语气安抚她:“认识我吗?”温柔的声音慢慢唤醒了老人。

  为了照顾好这些老人,孙阿姨每天将行程安排得紧张又充实:凌晨5点起床煲汤,端着一锅爱心浓汤,一路走,逐一到结对老伙伴家中看望他们……寒冬酷暑,年复一年,孙东娣乐此不疲。

  为丰富市民驿站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孙东娣也想了很多方法。

  每天,她都要协助老人量血压,为了活跃老人思维,她用手机为老人播放新闻,还会有意“考一考”他们,请老人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内容。吃完水果扔果皮的时候,她还会借机教老人垃圾分类。晚上回到家,她还挂念老人,时常通过微信、电话关心他们的生活……

  之前市民驿站大门口的台阶略高,轮椅很难推上去,孙阿姨担心下雨天湿滑,会影响老人的安全。她便向街道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一问题,安全隐患很快消除。老人的出行路安全了,她的心里也踏实了。

  孙东娣作为“老伙伴计划”的骨干志愿者,她的亲切幽默传遍了嘉兴路街道,大家都喜欢叫孙东娣“正能量阿姨”。问起孙阿姨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社区志愿工作,孙阿姨说,她的爱人生前因病瘫痪,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得到了社区很多关心。因此,她想将这份关怀传递给更多人。

  在嘉兴路街道,有越来越多像孙东娣一样的老伙伴志愿者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成为社区高龄老人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像种子一般播撒社区,推动党建引领在为老服务领域做深做实。

  深化队伍建设,积极构建社工梯队培养链

  为探索建立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嘉兴路街道结合深化社区治理工作要求和社区骨干队伍建设,开展岗位带教,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积极构建社工队伍梯队培养链。

  面对社区居民的诉求,如何更加精准、迅速地解决?日前,嘉兴路街道天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玥婷从书记助理的岗位选拔晋升后,积极推动便民服务点进社区、进楼栋,在日常走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区楼栋定时定点咨询点位制,并制作精细化服务清单,变“等居民上门”为“主动向前”,及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她表示:“有备才能无患,服务清单也会根据居民的诉求及时更新。”

  此外,她聚焦居民群众的需求,整合社区各方资源,通过社区商户联建,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着力改善了申强公寓小区环境面貌——花坛围栏修复了,主干道上的窨井盖填补了,道路路灯也全都亮了起来。“在从一名普通的社工成长为一名社区党总支书记的路上,我和带教书记共同成长、教学相长。现在,我深深觉得,在社区治理的路上,大家并肩前行,一定能走得更长更远。比如持续通过党建联建,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在社区内带来法律咨询、科普讲座、便民义诊等活动,让居民不出楼栋、不出小区,就可以解决问题,享受资源和服务,持续提升幸福感。”王玥婷说。

  “我们希望切实提高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同时为社工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平台,用治理能力和治理实效说话。”嘉兴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的社区干部选拔模式不同,通过“竞聘上岗”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们拥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这为提升居民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等,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4月,为期5天的嘉兴路街道社区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开班,结合社区干部的工作实际和能力提升需求,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围绕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区资源整合与居民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与策划等内容,设置理论课程、现场教学、分组讨论、课题汇报等模块。培训旨在提升基层社工队伍履职能力,增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广泛性,加强基层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与社区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7日 13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