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3:14:33 来源: sp20241226
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近年来,“儿童友好”理念日渐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理解一所学校的“儿童友好”?
上海万里城实验幼儿园园长蔡颖说:“我们认为的儿童友好,是尽最大可能打造一所能够满足孩子童年幻想的校园。孩子们觉得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支持,建设儿童眼中的学校。”
北京汇文中学党委书记陈东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够得到平等和尊重,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保证学生在校的有效权益。
日前,上海市教委正式发布《上海市儿童友好学校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35年,全市完成儿童友好学校建设任务。同时,明确提出儿童友好学校的四项建设任务:政策制度友好、空间建设友好、服务体系友好、成长环境友好,希望以此促进儿童更高水平全面发展。
1.是否“儿童友好”,从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
在万里城实验幼儿园,有一个特别的“儿童议事会”。别看娃娃们小,想法可一点都不少。蔡颖说,“我们幼儿园以儿童博物教育为特色,我们专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看看他们希望幼儿园里有什么样的博物馆。孩子们提议,造一间属于他们自己的玩具博物馆。”于是,幼儿园为孩子们专门开辟一间教室,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展品如何收集、归类、展示,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最终,幼儿园里真的建起了一所玩具博物馆,里面有女孩们喜欢的五彩斑斓的迪士尼公主,有男孩子们收集的各式各样的奥特曼……“孩子们对这些展品视若至宝,讲起来头头是道。”蔡颖对此非常骄傲,“今年暑假,我们有一个孩子被评为万里社区儿童友好大使,和中小学的哥哥姐姐们一起讨论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据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介绍,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最初源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对儿童受教育权的保护,让每一个儿童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接受教育,并在教育中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在我国关于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实践,最早可追溯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我国教育部在2006—2010年间合作的“爱生学校”项目,项目研发出“中国爱生学校标准”,从全纳和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和有保护、参与与和谐四个维度来体现儿童友好。“从这四个维度可以看出,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是从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仅局限于人们一直关注的课程与教学,而是最大程度地发掘利用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因子,共同作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例如全纳和平等关注每个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倡导平等公平的教育,不排斥任何儿童,最大程度地保障每个儿童的受教育机会;又如‘安全健康和有保护’是从学校环境的角度,要求建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关爱儿童的师生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要在儿童友好学校的建设中去发展和弘扬‘儿童文化’。”侯莉敏强调,“教育者应该明白,儿童不是‘小大人’,而是真正的‘人’。学校教育不是用成人的意志去束缚儿童,而是要挖掘儿童身上的天性资源,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发挥儿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并在合作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一所学校的儿童文化也由此产生。从某个层面上说,学校文化本身就是儿童文化,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这样做,才能真正收获百花齐放的儿童友好学校。”
2.发现儿童、了解儿童、站在儿童立场去思考
“学校能不能给我们造一间小厨房,让我们在里面体验做菜呢?”在收到学生们的建议信后,宁波北仑区泰河学校校长严雪霞马上组织老师们一起讨论,并邀请了“儿童议事会”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他们共同决定,把学校图书楼的4层,建设成一座供孩子们学习烹饪等劳动技能的“生活小镇”。
三个月后,这间面积100多平方米,集专业齐备的烹饪制作区、灵活完善的烹饪分享区、周到细致的家政服务区、智能互动的网络学习区为一体的多彩小厨房“横空出世”。
“让决策发生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以‘1米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的环境,是我们办学的目标之一。”严雪霞说。
“发现儿童、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观察和思考,和儿童同频共振,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教师要提高自己观察倾听儿童的意识和能力,与之相关的培训、评价机制改革和保障机制完善都是值得去探索的。”侯莉敏说。
在汇文中学,这样的探索一直在进行。“我们学校对待学生最主要的理念是平等、尊重、包容。”陈东介绍。步入新时代,“五育”并举的理念有了新的形式和意义,儿童友好的理念也是如此。汇文中学的“学校诊断”项目已经连续开展三年。“学生围绕学校文化、环境、课堂、课程、活动等8个方面对学校进行诊断。学生诊断学校、诊断老师,我们的理念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学校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给学生提供发声的平台。学校期待听到学生们真实的呼声。”
“学生说希望有校园12345,我们马上就开通校园热线;学生说不能只有校长信箱,还要有年级组长信箱,于是我们立即建立起年级组长信箱;学生还希望能跟书记、校长联系,我就跟他们说,只要你们想来,敲敲我们办公室的门就能进来,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陈东笑道,“学生期望他们的声音能被听到,所以我们每一次‘诊断’之后,都会给全体学生做反馈,告诉他们,学校将要做哪些调整。在感谢学生肯定学校的同时,也跟他们讲清楚,哪些事情是还需要时间去解决的。就这样建立起一个顺畅的沟通和对话机制。”
打造儿童友好型学校,还要为学生打造出舒适的环境。“在学校的生物走廊,学生们特别喜欢三三两两地坐在走廊地板上讨论、交流,只要他们觉得舒适、自在,我们不会太多干涉。”陈东说,学校里有一片专门为学生开辟的养殖地,有羊、鹅、鸭子、兔子等小动物。其中鸭子是野生的,每年春天都会回到校园池塘,学生们很喜欢这些动物。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让孩子们更加关心周围的环境,注意自己的行为。
“学生们自发发起‘让校服回家’的活动,减少校服浪费;还有以‘白鸽行动’命名的志愿服务,也是学生们完全自主的行为。从生态环境的友好到人文环境的友好,学生们在其中自然而然地收获成长、收获凝聚力和价值感。”陈东感到很欣慰。
3.各界合力,为“儿童友好”的实现保驾护航
“我们建设儿童友好学校,是希望学校教育能“五育”并举,扬长补短,让每个儿童的优势都得到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补偿作用,补足儿童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所无法获得的经验,这对于一些来自不利处境的儿童(如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儿童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起到为儿童一生发展奠基的作用,长远来看对提高人口素质很有帮助。”侯莉敏说。
儿童友好学校仍在探索当中,在全社会层面,儿童友好的理念还比较缺乏。蔡颖说,“比如现在专门给儿童建设的博物馆非常稀缺,大多数博物馆里也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讲解服务。包括很多展品陈列的高度、服务设施等,没能从儿童友好的角度来设置。”
侯莉敏也认为,当前儿童友好学校建设还存在理念理解不到位、理想向行动转化不畅、教育多方协同不足的问题。“儿童友好”奉行“儿童主体”“儿童优先”等理念,包含着对儿童生命、价值和权利的正确认识,如果成人由于儿童观的偏差,将儿童客体化,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就会出现“儿童友好”理念理解不到位。理想向行动转化不畅主要体现于教育行动中,“儿童友好”理念并未充分转化成实际行动,如高位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低位的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落差、“儿童友好”在物理空间与精神环境间的落差等。儿童友好学校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参与,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导向、财政投入是基础,学校准确理解和有效施行是关键因素,家庭和社区的广泛参与、协同教育是有效支持。教育多方协同不足,会导致难以将各方有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侯莉敏呼吁,加大对“儿童友好”价值意义和内涵标准的传播力度,将儿童意识融入公众意识。学校须加强对“儿童友好”的深入解读,让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帮助教师获取将“儿童友好”理念落实于儿童学习与发展实践中的能力和有效路径,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的协同共进,为“儿童友好”的实现保驾护航。
(记者 杨飒)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