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通报16个典型问题 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发布时间:2024-12-27 09:18:10 来源: sp20241227

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 (欧阳易佳)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日前,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近期督察发现的7个弄虚作假典型问题和9个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中,耕地面积错误超过1000亩的典型。

据介绍,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同步开展专项督察,聚焦耕地流入流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责任,严把变更调查质量关。督察发现一些弄虚作假问题和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造成调查结果存在较大错误的情况。

当日公开通报了其中7个弄虚作假典型问题,包括: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政府、顺义区北小营镇北小营村村委会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覆土,两区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山西省大同博信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弄虚作假在硬化地面上覆土,天镇县调查自查未发现问题,大同市检查及山西省核查把关不严,未发现问题;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政府和嵩溪村组织以临时移种甘蔗定点摆拍方式虚假举证,造成耕地调查不实;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弄虚作假将209亩养殖坑塘违规调查为耕地;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弄虚作假举证,将1278.10亩灌木林地、乔木林地等其他农用地调查为耕地,县级政府对调查工作组织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县级核查流于形式;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办工作人员在开展变更调查工作过程中,采取养殖水面间插“谷桩”方式举证,调查人员将88.53亩现状不符合水田调查标准的图斑调查为水田,璧山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未对举证材料严格审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政府通过召开会议方式有组织地主导弄虚作假,导致8900亩耕地调查不实,定西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

9个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典型,包括: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将10个图斑共2313亩公路用地错误调查为耕地,肃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查未发现,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查未发现;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旗县将4328.50亩的未利用地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相关旗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将6487.79亩园地错误调查为旱地,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丹东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将2984.25亩公路用地错误调查为旱地,长春市九台区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政府落实对本行政区域内调查成果质量负总责要求不到位,该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县级成果涉及耕地流出图斑调查不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将实地为林地的图斑错误调查为耕地,涉及224个图斑,面积2775.28亩,地市级核查仅少量发现;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将1751.65亩林地错误调查为旱地,地市级核查未发现;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国土变更调查主体责任不到位,调查单位违反调查工作要求和技术规程,导致3343.90亩耕地调查不实,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检查未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将149个图斑、1464.11亩已建成的公路用地,未更新“推(堆)土区”图层,错误保持原耕地地类,彭阳县自然资源局自查未发现,固原市自然资源局核查未发现。

自然资源部强调,以上通报的典型问题,反映出个别变更调查作业单位未严格按照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和工作要求开展调查和核查工作;个别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有组织、系统性违反变更规则,弄虚作假规避监管、虚增耕地;个别省级、市级调查管理部门责任不落实、审核把关不严,督促整改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对发现问题,突击整改,搞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弄虚作假问题性质恶劣,工作不认真、把关不严问题具有一定典型性,严重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必须坚决杜绝,要采取重点督办、移交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等措施严肃处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各地要举一反三,全面排查问题,及时发现并组织整改,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出现简单化、“一刀切”情形,切实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据悉,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在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报部后持续开展督察,严肃督促查处弄虚作假、严重调查不实等问题,更好地服务于耕地保护考核工作。

(责编:王震、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