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1:21:07 来源: sp20241216
台湾台南地检署近日追查一起投资购买虚拟货币遭遇诈骗案,向台南地方法院声请羁押禁见11名被告,未料被法官悉数驳回,引发台湾舆论对“打诈沦为口号”“愈打愈诈”的议论与担忧。
“教战守则”合乎常情?
据台媒报道,台南地检署侦办一起投资购买虚拟货币遭遇诈骗案,在台北、台中等地逮捕11名诈骗集团成员,同时查出共有10余名受害者遭骗数百万元(新台币,下同)。检方复讯后向台南地方法院声请羁押禁见,然而全数遭到法院裁定驳回并无保释放,引发纵容诈骗集团争议。
检方认为,被告在通信软件中传送“教战守则”给群组成员应对检警询问,并提醒涉案成员“你们谁的笔录有一点差错,就会搞得全部人进地检署”,认定有串证之虞。但法官认定这一守则只是“公司内规”,出于避免影响公司营运考虑,要求成员谨慎陈述,符合常情。检方提出抗告后,台南高分院裁定“有可议之处”,撤销并发回台南地院重裁。
对于这起恐让“打诈沦为口号”的裁定,尽管台南地院发出声明解释驳回理由,但舆论并未随之平息。一位承办过数起诈骗案件调解的学者投书《联合报》表示,就社会常情而言,正派合法经营的公司怎么会教导员工如何回答检警问话?就一般社会经验而言,“教战守则”的作用即在于彼此串证,此举更可能涉及集团性犯罪,其目的在于勾串与灭证。
更有舆论指出,近几年,台湾的诈骗案一直在“你抓,我放”的轮回中不断恶化,此案是典型写照。检警苦心布线、迅速逮人,最后敌不过法院轻轻纵放,一切努力化为流水。至于民众的金钱损失、诈骗的猖獗,似皆不放在法官心上。有网友直言,“殊不知如今很多贪腐、黑金、诈骗……都是以‘公司经营’的名目为之!官员认为的小事很可能是百姓的大事,不可不慎!”
民众投资诈骗陈情案创新高
台湾“金管会”公布统计,截至11月底,今年诈骗广告通报量达15511件,光11月就暴增4491件;民众投资诈骗陈情案前11个月攀升至710件,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36件,也改写近5年新高。显见诈骗情况不但未显著改善,反而更加猖獗。
据台媒报道,非法业者惯用的投资诈骗手法,往往是假借投资公司、投资顾问公司或财务顾问公司之名,透过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通信工具传送不实投资信息,并标榜“飙股”“高收益”“保证获利”等,诱骗民众加入投资群组或成为会员,甚至宣称可代为操作,进而收取资金。
台湾证券交易所近期发现,有诈骗集团以投资公司为名邀请民众加入社交媒体投资群组,为进一步取信投资人,不惜假冒“金管会”和证交所,且伪造文书,声称该公司已向证交所支付担保金,可用于保障平台用户资金安全,偿还资金损失,企图卸下民众心防,诱骗其汇款。
更有甚者,通过开设实体门店降低民众戒心。有台媒报道,据警方调查,天道盟太阳会27岁孙姓成员在台北市设立虚拟货币实体店,以贩卖虚拟货币为幌子,实则涉嫌从事假投资真诈骗活动,警方初步调查发现,被骗民众达100多人,财产损失金额超过2亿元。
民怨何时了?
台湾2020年以来前十大民怨事件日前公布,其中“东南亚诈骗案”与“开放莱猪进口”“缺蛋与进口鸡蛋争议”等被列入其中。近日公布的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评选结果中,“诈”字位列第三名。诈骗问题显然已成为困扰台湾民众的顽疾之一。
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赖士葆在社交媒体发文指出,台湾诈骗集团的猖狂已不是一年两年,在百业萧条不景气声中,“诈骗产业”一枝独秀。去年诈骗所得近70亿元,5年来已有241亿元的百姓血汗钱被诈骗集团搜刮。
据台媒统计,近5年台湾诈骗案的侦结起诉率仅为21.9%,多以犯罪证据不足理由不予起诉,六成被起诉者仅为下游负责取款的底层人员,而非背后的犯罪组织和高层。就算遭到判刑,高达85.5%的诈骗犯定罪在3年以下,造成犯罪收益高而成本低的现实。
《中国时报》发表时评指出,在台湾诈骗最多的类型,包括发送短信招揽加入社交媒体群组劝诱买股、要求下载假冒的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在虚拟交易平台进行诈骗等,全都是透过电讯或网络,若不从上游防堵,下游再怎么拦截,也难免有漏网之鱼。
该评论称,就算好不容易抓到诈骗集团,不是轻放就是轻判。相关部门只会编预算为“打诈台湾队”送钱,不会监督钱花到哪里。诈骗“风险极小、利润极高”,也难怪诈骗犯乐此不疲。( 中新社 微信公众号 作者 南星)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