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7:10:37 来源: sp20241223
志愿者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生长区域开展志愿活动。 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供图
在今年7月11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展示了一个小物件——一条彩色的丝巾,上面绘有漂亮的热带鱼、珊瑚、水母等图案。“它是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这些塑料瓶都是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郭芳说。
“公益净滩活动是我们研究会组织开展的‘美丽南沙’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之一。”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副秘书长杜宇燕介绍,研究会于2021年10月挂牌成立,主要由广州地区与海洋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自愿组成。作为一家学术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队,研究会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搭建共同学习和交流平台,聚焦海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议题,促进海洋领域双碳技术成果的转换和推广应用;二是通过向公众宣传普及在海洋领域的双碳目标,倡导公众践行更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以南沙区红树林保护与科普行动为纽带,致力于海洋双碳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海洋生态保护,为此联合多方力量率先启动‘美丽南沙’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中得到了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的指导和广州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工作组的大力支持。”杜宇燕说。
在家里打扫卫生大家都很熟悉,但给红树林“打扫卫生”,大家试过吗?前不久,20多名来自香港的志愿者来到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通过身临其境的小课堂以及进入滩涂捡垃圾的方式,学习红树林的知识,提高保护红树林的意识,为保护这片珍贵的“海岸卫士”贡献自己的力量。
受潮汐影响,坦头村红树林生长区域经常会有被潮水冲到树林深处的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垃圾会堆积在树根处,影响红树林及底栖动物的生长。因此,定期净滩变得尤为重要。有着丰富净滩经验的科普老师给大家做了简单的培训后,带领大家分组进入树林深处净滩。
红树林中泥泞的地面和潮湿闷热的环境并没有击退志愿者们的热情,大家一进林子,就埋头认真清理起来,陈年的破渔网、玻璃瓶及细碎的泡沫塑料被一一筛出来,不一会儿十几个编织袋就已经装满。
“参加红树林净滩活动是一次特别的经历。我亲眼见到红树林的美丽景色,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通过清理沿岸的垃圾,我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小小保护行动都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志愿者宋美英说。
南沙是一个典型的河口滨海区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最为典型,尤其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其中坦头村的红树林面积达45.5亩,占了广州市现存天然红树林面积70%以上。2022年开始,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获得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并顺利地实行了“广州南沙区坦头村红树林保护修复行动”。
“我们至今已组织开展了超过50场红树林保护公益行动,总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其中参与净滩人数超过800人次,多以亲子家庭、中小学生为主,并对收集到的部分塑料瓶加以回收利用,和制作单位共同开发了‘美丽海洋’主题丝巾以及‘保护红树林,做大海的朋友’主题丝巾。”杜宇燕说。
对于在新闻发布会上颇受关注的丝巾,杜宇燕详细介绍了其“蝶变”的全过程:首先将塑料瓶收集送到各回收打包站点压成“塑料瓶砖”,送到专业的加工清洗厂进行破碎;瓶子被破碎后经过预洗、高温浸洗、多道漂洗、脱水和自动分选等一系列工序,去除标签、污物、瓶盖、杂质和黏胶,达到可循环使用的质量标准;塑料瓶片经过熔融、挤压、过滤、造粒等几个步骤,成为聚酯颗粒;颗粒经高温拉丝成为纤维,进一步再生成为纱线,经过织布、印染,最后被制作成丝巾。
科普宣讲、净滩活动、补种树林、主题展览……一场场活动给这片红树林带来变化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对红树林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目前,在南沙街道办及坦头村党总支的支持下,这里已经有专人定期管护。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正将全省近岸海域按照“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
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是“十四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主线。郭芳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正努力争取到2035年能够把全国283个海湾都建成美丽海湾,让这条丝巾上描绘的“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愿景成为现实。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