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01:42 来源: sp20241223
央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记者果君 冯仪)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列为重点工作,通过强化政策保障、职业指导、岗位供给等措施,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技在手 生活无忧 职校生怎样找工作?
职业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10年间,职业教育体系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6100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近三年毕业证整体去向落实率都达到98%以上。目前,大部分专业就业率都达到100%。”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班)专业共有22个毕业生,目前毕业去向落实率已经达到100%,其中单位就业率86.36%。
为了抢抓招聘关键时期,各地各高校积极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供需双选平台。
“学校每年会举行规模较大的双选会,为学生们提供充分的面试和实习机会。”在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大三的赵星磊,目前在山东省港口集团开展专业生产性实训,“正常来说,大二的学生会经历三场就业实习面试,如果对自己的岗位不满意,大三还可以回来参加两场就业双选会面试,这样算下来,就读期间有五场双选会,如果有心找工作的话,还是可以找到的。”
赵星磊就读于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专业生产性实训岗位是流体装卸工,他提到,在实训期间,工作单位会给予该岗位的实习生每月实训补贴2500元。同时,他也参与了学校双选会相关的工作:“我听过几场宣讲会,里面有很多面试直接会跟学生说明,企业想要能够长期工作的人选,最好是岗位实习一年之后能够转正。企业也不希望培养完一个学生之后,他们选择离开。”
同样就读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王海宁已经于今年6月毕业,她通过实习转正的方式入职了青岛海西电气有限公司。“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学校的双选会就业的,就我们专业来说,双选会来的企业得有六七十家。”今年上半年,王海宁通过学校的双选会进入目前就职的企业实习,并通过了实习考核转为正式员工。王海宁说,她在实习过程中会主动干一些其他人不愿意干的活:“比如我的岗位80%的时间会在办公室,20%的时间需要去仓库点货、验收,有时候还要帮检验员一起抬货。这些我都可以做到。”王海宁认为,作为职校生,虽然在学历方面不一定占很大优势,但是她很珍惜每一个工作机会。
深化产教融合 课程改革 培育适应新时代的高质量人才
对于职校生而言,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扎实的专业技能、高水平的职业素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的意识。在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学校应该如何优化改变,培养更加适配的人才,让职校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扎兰屯职业学院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国良告诉记者,如今学生越来越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有广泛就业前景和较好发展潜力的岗位。据他介绍,根据市场变化,学院淘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优化了园林技术专业,2024年新增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和运动训练(曲棍球方向)3个专业。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也作出了适时的调整和试探,学院紧密结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慧城市管理技术等专业,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和运行。“学校围绕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推动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逐渐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相适应,与行业企业相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结构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内核,是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纷纷深入摸索。
“新生代的学生对于学校培养的出口更为关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和家长期待在获得一份学历证书的同时,更期望能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能,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可以学以致用的工作。需求的变化也推动着学校对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教育和指导的完善和改进。“一方面,对于学校在校期间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更高,期待学生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另外一方面,对于学校校企合作提出更高要求,希望通过实质性校企合作,强化实验实训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就业环节能够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中就业。”
“我们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校企双元育人合作平台。包括冠名班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享和科研项目合作等。”扎兰屯职业学院王国良表示,通过这些合作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文化,提升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毕业生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专业升级到产教融合深入,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断动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未来,职校学生成才通道将更加畅通。(央广网)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