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4:03:4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北京8月1日电 题: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牵住“牛鼻子”
中新社 记者 李金磊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视频:【中国焦点面对面】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牵住“牛鼻子”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近日接受 中新社 “中国焦点面对面”采访时称,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右)接受 中新社 “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吴萨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协同推进,这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活动所展现出来的成功做法。
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这一部署排在改革任务之首。
吴萨指出,《决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中国首次制定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把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同时还首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对于推动建立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中国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专家: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新闻网
《决定》在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部分提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吴萨认为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社会上高度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典型的新业态新领域,很难用既有的政策简单套用,需要有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机制。
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决定》中的重要内容。《决定》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吴萨认为,部署中既有“新”的培育,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基于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技术阶段和技术的正负外部性,对应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制度。同时,也有“旧”的改造,即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吴萨接受 中新社 “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 记者 田雨昊 摄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吴萨指出,《决定》中,“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紧跟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之后进行阐述,在内容摆布上居于突出位置,这凸显了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决定》在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方面,首次提出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吴萨认为,这一提法意义非常重大,将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以往面临的子女上学、就医的难题,有利于改善进城农民的处境条件,让他们平等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视频: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专家:平等享受城市发展红利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吴萨表示,《决定》全篇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是怎么把经济发展得更强,二是怎么把人民生活变得更好,三是怎么把公平正义体现得更加充分。这些是整体系统的谋划,既考虑当前,也谋划长远,将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完)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 记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为什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吴萨: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从实践意义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协同推进,这是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活动所展现出来的成功做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改革的领域不断扩大,但始终没有偏离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进入新时代,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协同推进的改革规律,是实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方法论原则。坚持改革的这一基本规律,就能科学地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遵循问题逻辑,有序展开改革序列。
中新社 记者: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在改革任务的首位,要求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释放出什么信号?有哪些亮点措施?
吴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第一条任务就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这将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也就是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特别是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意义重大,这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把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
第二部分针对的是市场体系的完善,其中首次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这对于改变要素市场化改革落后于商品市场改革,特别是生产要素市场价格机制不活、要素流动不畅、市场激励不足等问题,推动建立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改革关系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特别是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社会上关注无人驾驶汽车,就是典型的新业态新领域,对于这样的一些创新领域,要有改革的思维,建立一种创新的机制去完善。
中新社 记者:《决定》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这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什么作用?
吴萨:《决定》提出的一系列部署中,首先有“新”的培育,即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新赛道往往是“无人区”,到底应该怎样去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往往因为认识不充分,而导致制度供给、政策保障难以同步,进而掣肘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基于未来产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技术阶段和技术的正负外部性,对应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制度。
同时,也有“旧”的改造,即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重视新技术应用。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业重塑,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
中新社 记者: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有哪些亮点和影响?
吴萨:《决定》中,“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紧跟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之后进行阐述,在内容摆布上居于突出位置,这凸显了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高质量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效率及可持续性。而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尤其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决定》进而提出了三大改革,一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中新社 记者:《决定》在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方面,首次提出要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还提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对此怎么理解?
吴萨:《决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将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农民以往面临的子女上学、就医的难题,有利于改善进城农民的处境条件。现在农民工接近3亿人,长期在城市居住的接近1.3亿人,让他们平等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意义非常重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让农民进城不是要无偿剥夺农民在农村的财产权。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也是农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因此,《决定》提出,要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绝不会以各种名义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这就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中新社 记者:目前世界局势动荡,中国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决定》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吴萨: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决定》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利用外资有浓墨重彩的表述。
一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强调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比如近期我们对一些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受到普遍欢迎,取得良好效果,现在大街上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出要尽快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服务业开放,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加快推进离岸贸易发展。
三是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合法权益。提出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发展,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中新社 记者:对于广大老百姓而言,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将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或变化?如何真正让改革惠及老百姓?
吴萨: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只有坚持为了人民而改革,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全篇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总结下来就这么几个感受,一是怎么把经济做得更强,只有经济更强了以后,大家才会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才会对未来更有盼头。二是怎么把人民生活变得更好,让民生更改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就业条件更好,老百姓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怎么把公平正义体现得更加充分。这些是整体系统的谋划,既考虑当前,也谋划长远,这样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