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吴天、陈晓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为何当其时?

发布时间:2024-11-01 09:36:23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社 重庆4月16日电 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为何当其时?

  ——专访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吴天、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陈晓虎

  作者 张旭

  从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到湖南出口墨西哥铰接式轻轨列车,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吸引了海内外多方目光。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为何能够出海?有哪些“先行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为何正当时?近日,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吴天、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陈晓虎接受了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有哪些“先行者”?

  吴天: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庞大的市场,促进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及产品陆续出海。

  例如,中车株机已向欧洲、非洲和东南亚出口城轨车辆;中车青岛四方已向巴西、斯里兰卡运送城轨车辆和内燃动车等。

2020年7月,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机场线研制的首列地铁列车在湖南株洲下线。刘曼 摄 2020年3月,中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出口斯里兰卡的内燃动车组从青岛装船发运。张进刚 摄

  重庆是中国第一个发展跨座式单轨(以下简称“单轨”)系统的城市。利用重庆单轨品牌、技术、管理的优势,重庆企业与央企合作,共同参与越南河内、巴西圣保罗、印尼万隆、埃及开罗、泰国普吉岛、菲律宾宿务等海外项目的单轨推广和投标。

重庆单轨产业参加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陈晓根 摄

  陈晓虎: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凭借着标准和产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优势,尤其是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成功走向海外,成为“中国标准”和“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也是中越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该线路从设计、施工、验收到移交运营,全面采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标准。

  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也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开拓市场,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正稳步推进。

   中新社 记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哪些优势和独到之处?为什么?

  吴天: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不仅产业规模、产品种类、技术先进程度等处于全球前列地位,在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刘轶 摄

  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长期投入和不懈努力,以及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例如,重庆在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同时,支持和培育数十家本地企业参与了轨道交通项目,牵头建立了技术研发、规划设计、车辆及系统设备制造集成、工程施工、运维管理等结构完整的轨道产业链,该产业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座式单轨产业链。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整装车间内摆满了单轨列车。陈超 摄

  陈晓虎:从平原到山地,从荒漠到冻土,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和高效的建设团队。

  或是“逼上梁山”(受限于地形、技术等条件,不得不取得突破)开创单轨技术;或是“顺势而为”让轨道穿楼而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韧精神,令中国工程师们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并为全球同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周毅 摄

   中新社 记者: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的过程中,有何困难与挑战?

  吴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相关技术、品牌、经验等方面,均有不俗成就,我们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及规范存在差异。在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与规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技术调整和适应工作;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法律、政策等。

  此外,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和投资也是一大难题。由于项目规模庞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往往需要借助国际金融机构或政府间的合作来筹集资金。然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政治风险等因素都可能影响项目的融资和投资。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龚梦源 摄

  陈晓虎:首先,国际合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例如保护主义的抬头,为全球合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同时也使得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

  其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与规范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需求对产品进行调整或改进,甚至重新设计,以符合当地的标准和需求。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文化障碍,也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带来困扰。这需要我们加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及合作。

  此外,还存在诸如外汇结算、人才储备、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佛图关段大面积美人梅竞相绽放,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中,被网友们称为重庆版“开往春天的列车”。何蓬磊 摄

   中新社 记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为何正当时?有何建议?

  吴天: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庞大的产业规模、持续的创新能力。同时,全球范围内对高效、便捷、环保的轨道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有意建设中低运量的轨道交通,尤其是跨座式单轨交通制式颇受青睐。近年来,印度、巴西、泰国等国家先后开通了跨座式单轨线路,埃及、墨西哥、巴拿马等国家也有跨座式单轨线路在建。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车浦镇阿尔斯通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组装出口泰国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肖本祥 摄

  为帮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我有如下建议:一是需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需加强与国际轨道交通组织的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三是需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模式,为国际轨道交通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陈晓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市场上经过多年发展和实践,已经相当成熟和可靠,拥有完善的技术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企业出海,通过政策支持、国际合作等方式,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出海,可谓正当其时。

  如果从行业角度看,可优先考虑技术出海,首先将先进技术引入当地,之后逐步在当地建立相关产业,进而形成整个轨道系统的出海。

2017年1月,中国中车大连公司生产的第3148号轻轨车辆在菲律宾成功组装座轮。此次出口菲律宾的48列轻轨车辆实现全部交付。初晗 摄

  而从企业角度看,开始仍需投入大量技术与人力,在输出技术的同时,培养当地相关专业人才,后续再逐步将运管交接给当地人员,企业则主要从事项目管理、决策工作,致力于新技术研发及新市场开拓。

  此外,在出海过程中,应加强语言文化学习,加强与当地政企的沟通交流。从根本上讲,能让当地民众真切地体会到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与舒适,才能真正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项目更好“走出去”。(完)

  受访者简介:

吴天。受访者供图

  吴天: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设计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主持完成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6号线、环线等10多项工程设计,主编轨道专业专著4本,多次荣获菲迪克国际工程奖、省部级勘察设计奖、科技进步奖。

陈晓虎。林同棪国际(中国)公司供图

  陈晓虎:重庆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林同棪国际(中国)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荣获美国艾森豪威尔奖等,主编国内外专著3本,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