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21:36:49 来源: sp20250104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7个专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248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摘编》第一专题,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积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革命队伍中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大批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改革开放后,党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人才就是党要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全方位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着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统筹推进人才工作重大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要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发展投入,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各级教育、科技、工信、安全、人社、文旅、国资、金融、外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专家,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要主动同专家学者打交道、交朋友,经常给他们出题目,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
充分尊重人才,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当好“后勤部长”,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要优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肩负起领导和组织创新发展的责任,善于调动各方面创新要素,善于发挥各类人才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凝心聚力。
二、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摘编》第二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必须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人才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
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智力资源大国,但是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我国没有抓住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后又饱经战乱和列强欺凌,导致我国科技和人才长期落后。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握战略主动,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要进行战略布局,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集中国家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三、坚持“四个面向”,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摘编》第三、四专题,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辟论述作了充分反映。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支持和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根据国家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要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要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战略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要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发挥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国家队作用,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要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对待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要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坚持以用为本,精准高效配置,确保人才得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能。要树立阶段性用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要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保障机制,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摘编》第五专题,集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改革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得不够、“立”得也不够,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没真正建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多年困扰、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改革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怎样用好,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真授、授到位,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用人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下放的权限接得住、用得好。用人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用不好授权、履责不到位的要问责。
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长期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习惯把人才管住,许多政策措施还是着眼于管,而在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措施不多、方法不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进一步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传统思维,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要改革科研项目管理,优化整合人才计划,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帽子”满天飞,滋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明确“破四唯”后怎么“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完善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构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市场导向,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要继续采取措施为“帽子热”降温,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完善科技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科研人员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五、培植好人才成长沃土,形成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会条件。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树立正确人才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摘编》第六、七专题,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完善科学家本位的科研组织体系,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实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要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为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要健全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必须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教育引导各类人才矢志爱国奋斗、锐意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积极性能否得到有效发挥,除物质激励之外,精神面貌至关重要。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人才要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心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学习《摘编》,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