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体教融合新路径(大家谈)

发布时间:2024-11-25 21:17:00 来源: sp20241125

  体育强则国家强。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探讨如何更好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编  者  

  

  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

  周珊珊

  前不久落幕的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上,健美操、毽球、轮滑阻拦等项目的比赛引人关注。不少参赛选手表示,接触并爱上这些项目,是因为学校开设了相关体育课程。可见,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学生形成长久的兴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增强、智力发育、品德养成等至关重要。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一方面,要完善教学模式,建立起新的校园体育评价体系,保证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与质量。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更好利用各方面资源,纳入更多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让体育运动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方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的积极性,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必能更好发挥体育协同育人的作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增加体校文化教育供给

  赵帅杰

  青少年运动员时常面临文化课学习和体育专项训练如何平衡兼顾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为青少年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可以打消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素养,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体教融合,在“学训相长”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甘肃选派中小学校优秀文化课教师到体校执教,将体校适龄学生和其他学生混编在一个班级,开展一体教学。江苏常州定期组织体校教练员与文化课教师互相观摩听课,以便更好地把握文化课与训练课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文化教育、体育训练“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机制。

  切实加强体校文化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青少年运动员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建强体育教育师资队伍

  徐  之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推动体教融合需要大力培育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近年来,我国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要看到,随着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师资短缺问题还将进一步凸显。

  加快补齐师资短板,要把体育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畅通专业体育人才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奥运冠军丁宁,在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担任讲师;蝉联三届艺术体操亚锦赛冠军的鲍语晴退役后入职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前皮划艇运动员许亚萍,如今是浙江大学皮划艇课的教师…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具有多方面优势,能为做好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除了想办法扩充教师来源,还要拿出务实举措,让体育教师愿意来、留得住。提高体育教师待遇、明确教练员职称评定、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等,才能让体育人才资源充分涌流,更好助力体教融合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7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