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22:31:44 来源: sp20241230
结婚的时候,齐薇就跟丈夫达成共识,未来绝不“鸡娃”。两人都是放养长大的,但都顺利考上了重点大学。
有孩子的头几年,齐薇一直秉持着放养思路,没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但她的“躺平”策略很快遭到来自现实的打击。有一天,小区的妈妈群里,有人发了一段自己孩子跟外教的对话视频,英语表达流畅,发音标准,而且毫不怯场。视频发出之后,大家纷纷留言称赞,有人还顺手放出自己孩子背古文的视频,点开一看,那孩子背的竟然是《过秦论》。
齐薇有点懵,虽然多年来形成的观念没有轻易被击碎,但怀疑的种子却种下了。她试着给孩子找了个外教,作用马上显现。孩子小升初时,她和丈夫本来并不迷信学区房,但孩子将上的小学受到很多朋友的质疑,让她忐忑不安。一番咨询了解后,他们给孩子选择了一所升学率和风评都不错的私立小学。孩子升入小学,齐薇也新加了不少群。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从一开始的“潜水党”,到逐渐在家长群里时不时地发点什么、和老师积极互动……齐薇发现,虽然当初不愿意,但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走上了“鸡娃”的道路。
齐薇的这种转变,在许多年轻父母看来,可能再熟悉不过。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在近期出版的《重构关系:数字社交的本质》(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北京大学教授邱泽奇对此进行了解读——这便是妈妈群和家长群的魔力,数字连接一举改变了子女养育的传统模式,养育孩子不再只是各家自己的事儿了,而是数字连接范围内同辈群体生活在齐薇家的呈现,纵使有一万个不愿意,齐薇还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我们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数字连接给了每个人连接世界的机会,也让人们的社交从此不同。运用数字媒介,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建立联系。即使如此,人们的社交关系依然只有四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生活关系。当然,每一类关系都有着异常复杂的维度。
上述齐薇的故事只是该书提到的案例之一。删繁就简,该书在每一类关系中选择了四类典型场景,用案例呈现场景,在场景中捋出案例内含的社交关系重构,探讨数字社交带来的社会关系革命。
吴丽蓉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