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粤浙三省数量居前 显现产业链中坚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06 04:54:32 来源: sp20241206

  本报记者 毛艺融

  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也愈发成为A股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收盘,A股市场中有1505家公司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约28%。

  近年来,多地推出一系列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多层次资本市场也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正逐步引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包容性,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提供了资金支撑。

  五个地区企业数量超百家

  从分布区域来看,苏粤浙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居前。截至10月25日收盘,江苏、广东、浙江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别有245家、236家、206家,总市值分别达2.15万亿元、4.52万亿元、1.7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专精特新企业通常处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来看,各地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也愈发成为所属产业链的中坚力量。

  江苏在通用设备、半导体等领域具有优势。例如,国电南瑞是国内电力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企业,徐工机械是我国工程机械的排头兵,天孚通信是光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

  广东的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强劲。其中,工业富联是算力核心部件代工的领头羊,在全球AI服务器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立讯精密是“果链”龙头。

  此外,北京、上海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量也均在百家以上,分别有136家、119家,总市值分别约2.46万亿元、1.84万亿元。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认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分布较多的区域具有明显特征,如经济发达,技术人才、资本等基础雄厚或当地具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积累。

  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技术创新、合作和政策支持,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海外营业收入规模十分可观,海外市场对于部分公司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前述1505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里,有971家在2024年半年报中公布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累计境外业务收入总额达1.09万亿元。

  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形成了强劲的制造能力和产品配套能力。其中,包括立讯精密、海尔智家、京东方A、万华化学、歌尔股份等1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均超百亿元。

  以京东方A为例,公司8月28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提到,公司柔性OLED业务在国内海外齐头并进,海外营收逐步接近一半的占比,后续仍然会通过技术与高端产品的共同开发,来实现车载业务的良性发展。

  上市后备军充足

  资本市场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上市板块看,前述1505家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在创业板、科创板分布数量最多,分别有433家、264家,合计为697家,占比约46.3%。沪深主板的企业704家,占比约46.8%。北交所的企业共104家,占比约6.9%。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前沿阵地,新三板也在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融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三板已涌现出782家专精特新企业。

  从资本市场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近期,工信部将联合证监会推出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银河证券北交所分析师范想想认为,未来北交所将与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联动发展,实现中小企业的全周期覆盖,以北交所为支点撬动更多优质企业融资发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涌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这也意味着,A股上市后备军资源丰富,后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种子队伍加入A股市场已成各方期待。(证券日报)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