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长天气象新——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4-11-25 10:47:57 来源: sp20241125

  从河长制全面推行、江河保护立法相继推进,到永定河等一大批断流多年的河流恢复全线通水、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不断创新的江河治理,使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碧水长流。

  在北京首钢园附近拍摄的永定河(2022年10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我国江河保护治理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河流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百万河长守护江河最前线

  5月下旬,江西省德安县邹桥乡集镇旁,博阳河缓缓流过。河水清澈,两岸稻田里水稻长势良好。河畔,王忠茂在清晨的凉爽微风中巡河。

  60岁的王忠茂是邹桥乡邹桥村的村级河长。随着当地对博阳河治理管理的重视和投入,他负责的5公里河段河水更加清澈,岸线风景更美。

  王忠茂是全国90万名守护在江河最前线的村级河长之一。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步路乡党员志愿者与河长一起在永安溪巡河护水,清理杂物垃圾(2024年3月20日摄)。新华社发(王华斌摄)

  2016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2018年6月底,河长制比计划提前半年全面落实,每条河流都有了河长。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目前,全国30万名省、市、县、乡级河长和90万名村级河长(含巡河员、护河员)守护在江河一线,实现了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有人护。”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陈东明说,与此同时,建立了河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确保江河管理保护责任不脱节、任务不断档。

  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更好地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改变了众多河流的面貌。

  苏浙沪三地的保洁船在苏浙沪交界水域太浦河流域联合清理水面浮游植物(2020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0年,上海、江苏、浙江建立省际边界联合河长制,形成河湖治理合力,腾退大量河周边“散乱污”企业,流经苏浙沪三省市的太浦河水质持续改善,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3年年均值达到Ⅱ类以上。

  2022年,广州市黄埔区以河长制为抓手,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南岗河的水质从劣Ⅴ类升至Ⅲ类,亲水便民设施不断完善……

  “2024年,水利部将持续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规范河道采砂管理,着力建设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为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作出贡献。”陈东明说。

  用法治力量更好守护母亲河

  长江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江河保护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牢记嘱托,全力维护母亲河健康生命。

  2021年3月1日和2023年4月1日,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先后施行。

  强化依法治水,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江河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渔政执法船队从长江武汉段江面驶过,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2020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在长江流域,河流水质不断改善,岸线生态持续好转,“十年禁渔”行动对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明显,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进一步显现。

  长江重庆万州段景象(2024年5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长江保护法实施3年多来,长江委全面强化流域治理,依法治江取得新进展:水资源管控持续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精准发力,协同合作不断深化,水法规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政策法规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易华说。

  目前,长江流域推进长江经济带2.5万余座小水电清理整改,消除减脱水河段9万余公里;4.4万个“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完成整改。

  牧民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欧拉镇黄河沿岸一处沙化草原治理点补种草籽(2023年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欣 摄

  在黄河流域,上游产水区天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变“绿”,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全流域生态廊道功能显著提升。

  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白枕鹤(2022年10月18日摄)。新华社发(杨斌 摄)

  距离黄河干流2.5公里的山西省乡宁县枣岭乡驮涧生态清洁小流域,以前每当汛期来临,雨水冲刷,滚滚泥沙便涌入黄河。通过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8.5%,年新增保水量137.8万立方米,保土量14.92万吨,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至89.7%。

  “黄河保护法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黄土高原的绿色版图继续扩展。”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生态建设处处长刘志刚说。

  江河奔腾,浩浩东流。

  杨易华表示,长江委将继续锚定关键命题,完善长江保护水利法规体系;健全协作机制,凝聚保护合力;突出重点任务,推动治江重大问题解决,全力推进依法治江、依法护江。

  黄委政策法规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庆强说,黄委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有效衔接、运行顺畅的流域水法规制度体系。同时,全面履行黄河保护法赋予的流域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更好守护母亲河。

  让更多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在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站里村,山西省第一大河——汾河从村旁流过,岸边绿草如茵,水清景美。而在5年前,这里时常水面断流,河床裸露。

  在山西省太原市拍摄的汾河(2023年6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新绛县水利资源办公室主任李博说,2019年实施汾河干流生态调度前,新绛至河津段经常断流。近年来,通过多水库联合调度、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再生水回用和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断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实现了全线贯通有水目标。

  汾河全线贯通有水,源于水利部开展的母亲河复苏行动。聚焦河流断流、湖泊萎缩问题,水利部选取包括汾河在内的88条母亲河,通过加大节水力度、多水源联合调度、河湖生态补水等措施,推动治理修复。

  石家庄市滹沱河景色(2022年5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通过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多数河流得到改善。其中,永定河、潮白河、漳河、滹沱河等长期断流的河流,实现了一次或多次全线贯通。”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说。

  生态管护员叶金俄日(左)与东木措夫妇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黑河流域巡护(2024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的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其中游张掖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下游除额济纳绿洲外,大部分为沙漠戈壁。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河通过实施精细调度和管理,加大向生态脆弱区、绿洲边缘区配水力度,对水资源由总量控制变为过程控制,使黑河断流干涸问题得到缓解,尾闾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9年不干涸,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指示物种胡杨林面积实现恢复性增加。”黑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张婕说。

  在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尕海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在保护区内巡护(2023年7月7日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生态功能最完善的湿地之一。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河流是大地的血脉。在中华大地上,越来越多的河流开始呈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统计显示,我国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达4.5万条,总长度达150万公里。众多复苏的河流正在重塑城市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也在改变人们的用水方式。

  位于黑河中游的张掖市紧紧抓住节水这个关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张掖市用水总量由2012年的23.4亿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21.1亿立方米;张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08倍,取用水总量不升反降9.8%。

  2024年,我国将继续强化江河保护治理管理,继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使更多河流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记者:刘诗平

  海报设计:姜子涵

  编辑:郝亚琳、李民、林革、钱一、侯帮兴、郭洁宇

  统筹:曹江涛、王洁

(责编:王仁宏、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