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17:48:12 来源: sp20250110
中新网 兴安盟4月29日电 题:从农村起步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农民工程师”
中新网 记者 张玮
4月28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88个,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农民工程师”李马强位列其中。
表彰大会结束后, 中新网 记者电话联系到李马强,而李马强接通电话后的第一句话是:“等一下,我在田里,一会儿回电话给你。”
春末正是东北地区进行春耕春播的繁忙时节,这几天,李马强正在黑龙江出差,帮助当地农民调试农机,甚至因此他错过了进京领奖。
图为李马强整在黑龙江省嫩江市塔溪乡查看免耕气吸式播种机使用后的田地情况。 李马强 供图1970年出生的李马强曾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他有个爱好,就是研究农机具,在农闲的时候他会将自家的农具改良,来年进行试用。
出于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天然的浓厚情感,李马强希望通过学习新技能,带领广大农民走出传统农业的局限。
2007年,李马强放下锄头,入职乌兰浩特市顺源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担任电焊车间班组长。
李马强告诉记者,电焊技术是制造高质量农机产品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要我掌握了电焊技术,就可以为农机研发和生产做出贡献。”李马强在电焊车间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电焊技术水平,并积极参与各项生产任务。
一年后,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对农机研发的热爱,李马强便被单位提拔到研发中心,负责农机产品的研发工作。
播种机的研发制造是李马强的挚爱,他曾立志要研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先进播种机。
“当然,我知道,给自己设定的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但我坚信任何产品和工艺都能改善,任何难关堵点都能被攻破。”李马强说。
图为李马强正在讲解免耕气吸式播种机如何使用。 李马强供图从机械原理到电子技术,从材料科学到生产工艺……播种机的研发制造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虽然李马强的起点是田间地头,但他从未停止过对技术的追求。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李马强向记者回忆,首先,技术难题是最大的挑战。
“记得在研发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的过程中,我们曾遇到过播种精度不高、机器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日夜奋战在试验田边,不断试验、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李马强说。
“我们的播种机主要销往新疆和黑龙江等地区,作为研发中心,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用户所在地区的气候和土质特点,而后制定专项改良提升方案,使播种机可以适应不同土质作业,同时,保证播种速度和精度。”李马强详细介绍着。
有一次,为了攻克一个关键技术难题,李马强连续几天几夜都守在试验田边,观察播种机的运行情况,记录数据,分析原因。最终,他们成功地提高了播种机的精度和稳定性。回忆起当时没日没夜盯着机器转,李马强笑了。
另一个挑战就是市场认可度不高。在研发初期,产品销售一度陷入困境。
李马强带领团队深入田地里,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根据反馈进行产品改进和优化。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向广大农户和农机企业展示产品和技术实力。
“如今,我们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好评,销量也逐步攀升。”李马强自豪地笑道。
图为李马强(右一)与同事在田间测量播种机株距。 李马强供图此后,李马强带领着团队不断钻研技术,反复试验,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机产品。其中,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和高速智能播种机成为令他骄傲的代表作。“这些产品的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播种技术空白。”
2019年,李马强参与研发的一种单双行转换种子镇压装置,还获得了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3国的海外发明专利。
“该专利的优点在于高效、精准和出色的适应性,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李马强介绍道,这一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农机生产的播种机系列产品中,深受农户喜爱。
继研发免耕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后,李马强带领团队又开始投入到高速智能免耕播种机研发项目中,该机具能够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高速免耕播种作业。“2023年,我们的高速智能播种机最新测试,播种速度已提升至16km/h。提前完成了国家‘十四五’规划所要求的14km/h播种速度。”
“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研发出更先进、更适用的农机产品,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16年来,李马强的梦想一直未曾改变。(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