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7:06:30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南宁9月9日电 题:壮乡广西“变身”桥梁“博物馆” 架通山水现通途
作者 谭雪飞 李雪芝 唐春梅 刘娜利
俯瞰壮乡广西,一座座桥梁星罗棋布,跨山川沟壑,接城镇乡村,便利民众办事出行,改善民众生产生活。从临河叹息到万桥飞架,穿越山河的通途不断延展,八桂大地宛若一座灵动的桥梁“博物馆”,绘就广西发展新画卷。
世界最大跨度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 供图因地制宜 万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广袤的八桂大地山环水绕、千沟万壑。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岭南“新道”的修筑和“交趾道”的开通,广西先人搭起简易的桥梁,拉开桥梁建设的帷幕。
1915年,为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通行要求,广西近代桥梁的建造、养护和管理逐步引入国外的一些先进工艺和材料,跨径和承载能力有所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资金来源多渠道、施工机械化水平提高,广西公路桥梁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期。据统计,仅1991年至2009年间,广西公路桥梁数量从5587座增长至1.4万余座。
进入21世纪,广西进一步打通大通道、建强大枢纽、织密大网络。桥梁工程也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相继建成扶典口西江特大桥、相思洲大桥、平南三桥、天峨龙滩特大桥等一批安全、美观、耐用的桥梁,并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
时至今日,广西在山川河谷间已架起3万座形态各异、类型丰富的公路桥梁,逐步形成以大跨径拱桥为标杆、多种桥型并举的格局。这些桥梁不仅深刻改变广西地理空间结构,让无数天堑变通途,更成为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纽带。
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扶典口西江特大桥。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 供图自主创新 引领拱桥新跨越
拱桥自诞生以来始终无法摆脱拱圈施工搭设支架问题,建桥需要使用大量木材、铁件,不仅工期长,且易受水毁影响,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拱桥施工安装费用远远超过其他桥型,极大阻碍了河流山谷地区拱桥跨径的突破,成为建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968年,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为代表的桥梁建设者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提出无支架施工搭建拱桥的大胆设想,利用悬吊的拉力代替搭支架承受的重力,由此研发出钢丝绳斜拉扣挂松索合龙工艺,并将此工艺运用在灵山三里江桥建设上,圆了千百年来人们无支架建桥的梦想。
随后,这一新工艺迅速在全国推广,仅广西用该项技术修建的双曲拱桥就达上万延米,建成跨径100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40多座,几乎跨遍了广西的大江大河。从此,广西成为中国修建拱桥最多的省区之一,被称为“拱桥之乡”。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无支架施工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技术被广西桥梁建设者应用在更大跨度、更大吨位、更重工类的桥梁建设中。2020年,主跨575米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平南三桥又一次刷新拱桥跨径纪录,开创了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大跨径拱桥的先河。
2024年,世界首座跨径600米级的混凝土拱桥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实现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百年跨越”。该桥比国外最大跨径混凝土拱桥——1980年建成的前南斯拉夫KRK桥跨度大210米。把此前沪昆高速北盘江大桥445米混凝土拱桥跨径世界纪录一次性提高了155米。
经过多年学习、借鉴和创新,广西拱桥在一次次建设实践中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广西欣港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供图钻于品质 为国外建桥提供比较方案
一座桥,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还以其独特的记忆符号深深镌刻在历史长卷之中。
1939年,承载着便利民众防空任务的桂林解放桥在抗战中投入建设。在技术不够成熟、经济极度困难、物资异常匮乏的情况下,当地采用人海战术,以纤绳挎肩,一镐一铲,拉动山河变迁。不到一年时间,大桥建成且未发生工亡事故。
2021年,广西在建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的施工现场,面对广西交通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标准最高、跨越海域环境最复杂的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者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大胆采用锚碇填芯一次性连续浇筑的方案,最终克服浇筑方量大、温控要求精准性高等困难,两次打破锚碇填芯浇筑世界纪录。
天峨龙滩特大桥钢结构加工,以毫米级为单位,外法兰和节段端面误差精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基本相当于一张A4打印纸的厚度;培森柳江特大桥全桥184个索导管和斜拉索完全对中,居中定位误差均在2毫米以内……这些精微的数据,是桥梁建设者执着于品质的生动体现。
谈及拱桥对世界的影响,郑皆连表示:“当前,中国钢管混凝土拱桥和混凝土拱桥在跨径和建造技术方面居世界前列,为国外在建造大跨度桥梁时提供了比较方案。未来,桥梁将在中外文明交流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