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1:16:28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4月23日电 据最高检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噪声污染防治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噪声污染防治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此次典型案例发布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噪声污染防治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党中央和人民群众始终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等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持续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聚焦噪声防治领域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开展公益诉讼,取得务实成效。
一是统一部署噪声污染防治领域公益诉讼工作,以法治力量保障安宁和谐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噪声污染投诉举报数量持续增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2023年,最高检专题部署各级检察机关聚焦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办案工作。各级检察机关针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领域噪声污染问题办理公益诉讼940余件,有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助推压实噪声污染防治责任,凝聚协同共治合力。噪声污染的来源多样、类型交织、成因复杂,涉及不同行业和监管部门,容易出现职责不明、衔接不畅等问题。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督促协同作用,促进有关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法定职责。同时,结合办案推动完善噪声污染监管责任体系,促进实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协同治理效果。江苏省检察院办理噪声污染治理专案,推动13个设区市政府制发文件明确噪声监管责任部门。三是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益诉讼办案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注重精准规范办案,统筹法理情有机统一,不搞“一刀切”,力争做到守护群众正常生活安宁与服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赢。江苏省无锡市检察机关办理某汽车企业噪声污染案过程中,推动当地政府及相关行政机关协调场地用于企业货车停放,并将货车道路运行线路评估纳入规划,避免噪声扰民及安全隐患。
此次专题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发挥工作示范作用,推动各级检察机关更加主动融入服务噪声污染防治行动,以检察履职促进噪声污染防治水平提高。二是发挥办案指引作用,促进各级检察机关更加准确把握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重点和办案方式方法,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三是发挥以案释法作用,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施行和宣传,增进社会各界对噪声污染防治的关注与认同。
问:本次发布的检察公益诉讼助力噪声污染防治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
答: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共4件,涉及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生活等类型的噪声污染问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聚焦噪声污染防治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关切。噪声污染防治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机动车“炸街”、广场舞扰民、夜间违规施工等噪声污染问题反映强烈。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协同履职,开展专项整治与长效防治,有效整治机动车“炸街”噪声污染,守护人民群众安宁生活;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推动有关行政机关通过常态化日常巡查、设置噪声检测设备等方式,破解困扰群众的广场舞噪声“老大难”问题;江西省鹰潭市检察院针对建筑行业违规作业、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扰民问题,综合运用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查处违法问题,保障居民正常休息。
二是注重借助现代科技和专家力量,破解调查取证难题。噪声污染具有瞬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对调查取证的专业性要求高。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检察机关通过调配检察技术人员参与办案、邀请“益心为公”专业志愿者提供技术支持、借助技术取证设备等方式,高效完成超标噪声排放的取证工作。江西省鹰潭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人员对7个投诉较多的建筑工地进行分时段、多点位检测,采集检测数据28份,查明部分工地超标排放噪声。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主动邀请环保领域“益心为公”志愿者专家参与指导调查取证,运用数字声级计、经纬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进行多频次、多时段、多点位现场监测,查明机动车“炸街”噪声污染事实。
三是准确适用法律,督促污染防治主体履行整治责任。司法实践中“先路后房、先房后路”等情形的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主体认定较为复杂。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针对城市高架道路噪声污染防治责任主体的认定问题,召开听证会邀请行政机关代表、志愿者、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等规定,认定在“先路后房”情况下,案涉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义务采取减振、降噪措施,督促住建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四是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动噪声污染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噪声污染问题较容易反弹,涉及行政部门多,需要构建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社会共治的噪声污染防治格局。浙江省义乌市检察院通过办案推动行政机关细化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并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积极推进声功能区自动监测等工作。江西省鹰潭市检察院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建立常态化巡查、信息联络、联合整治等多项工作机制,形成了监管合力。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助推行政机关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宣传,完善公园内健身娱乐人员的活动守则,保障社会共治成效。
问:下一步,检察机关将采取哪些举措贯彻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深入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答:下一步,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找准、抓实检察公益诉讼融入服务噪声污染防治行动的切入点,以高质效办案促进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围绕重点,加大噪声污染防治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坚持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深化执法司法联动,继续下大气力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污染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二是结合办案,持续推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体系。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噪声污染防治制度短板和监管漏洞,推动更多地区完成噪声污染监管职责划定,建立健全长效噪声污染防治机制,推动噪声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和配套制度建设,促进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三是凝聚共识,更大范围汇集噪声污染防治合力。邀请更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线索提供、听证咨询、跟进监督等办案环节,结合案例加大噪声污染防治法治宣传力度,助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噪声污染防治氛围。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