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19:01:21 来源: sp20241216
科技日报北京2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一项最新建模研究显示,到2050年,预计全世界1/3的次盆地将严重缺乏清洁水源,或使受影响人数增加30亿。欧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许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预计会成为水资源短缺的热点地区。研究人员强调,在未来水管理政策中,亟须解决水质量问题。相关论文发表于近期《自然·通讯》杂志。
气候变化会影响水资源供应,而城镇化和农业灌溉使用水需求上升、水污染加剧,影响了用水安全。河流盆地有时会细分成名为次盆地的小构造单元,是饮用水的一个主要来源,但同时也是大规模城市和经济活动的发生地。这些活动可能会通过污水管道污染当地水道。河流周围的农业等土地利用也会成为非点源污染源,这些污染会从四面八方同时出现,控制难度更大。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等机构此次分析了全球河流盆地,发现在考虑水质的情况下,氮污染会使出现缺水情况的河流盆地系统数量显著增加。他们发现,将来的全球氮污染或导致缺水的次盆地数量达到现在的3倍。已有2517个次盆地的水源被认为出现缺水且水质不达标,而2010年只有984个次盆地存在缺水。团队预计到2050年,将有3061个次盆地面临水量不足、水质不佳的风险,会使受影响的人数增加30亿。
研究团队强调,决策者在对今后水资源的评估中一定要考虑水质。虽然SDG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目标,属于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包含了清洁饮水,但与SDG 2(“零饥饿”目标)有关的许多围绕农业的污染控制措施,也可能对水污染和这些水源保护有协同作用。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