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公里的“双向奔赴”(区域协调发展微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7 09:00:46 来源: sp20250107

  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让距离不再成为发展的障碍。

  从上海嘉定到浙江温州,400多公里距离,每半个月至少往返一次……这是杨志强的工作日常,也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的一个镜头。

  4月16日早晨7时许,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园技术副厂长杨志强,搭上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的列车。

  高铁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3倍,营业里程占全国1/6,长三角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公司总部在上海,在浙江温州、安徽合肥有生产基地,随着一体化进程加快,出差、跨区域合作越来越方便。”杨志强说。

  临近中午,抵达温州。出站,穿过东瓯大桥,伴着瓯江的阵阵涛声,凯泉泵业浙江工业园就在眼前。

  走进泵体加工区,只见十几台数控机床旁只有两三名操作人员,一旁陈列着30多个外形相似但大小各异的泵体。“这里生产成熟标品,智能化、批量化是主要特点。”杨志强介绍。

  2600多平方公里的温州永嘉县,集聚了3000多家泵阀企业。“要模具、铸件可以找宁波、丽水、金华,要电机找台州,供应商挨得近。”工业园厂长黄卫宁介绍。

  浙江工业园有制造优势,也能通过技术中心推进产品研发,为什么凯泉泵业还要把总部设在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雄厚,能满足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

  离开上海前,杨志强特地找到上海研发中心水力模型开发室研发主管侯多华,她正在测试中心推进超声探头项目的研究。“这个项目正好和你们在效率提升、节能等方面的需求相关。”侯多华的话让杨志强心里更有底气。

  3层楼高的测试中心内,多种罐体、管道密布,无数水力模型、样机的测试在此进行。“上海创新资源富集,我们和很多高校专家合作,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侯多华说。

  跨区域、跨部门强强联合,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有效整合,长三角正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在这一过程中受益的,不只凯泉泵业。急需人才的迦南科技,在嘉定的温州科创园觅得专家;急需生产基地的上海企业立显科技,在温州寻得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转化用地……跨区域共建共享,正有序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长三角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走出浙江工业园,天色已晚,杨志强连忙赶往高铁站返回上海,“等杭温高铁开通了,上海和温州往来会更方便,就不用这么赶了。”

  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步伐正在加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01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