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新就业形态浙江观察: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城市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4-12-05 11:14:43 来源: sp20241205

   中新网 杭州10月2日电(张煜欢)这个“十一”假期,快递员周成没有选择趁着难得的空闲回老家,也没有选择出来多跑几单快递,而是选择来到杭州市西湖区“小哥学院”的线下课堂,学习此前落下的工商管理课程。

  “之前因为工作忙有几堂线下课没来得及上,正好在国庆假期补上了。”周成说,“小哥学院”每周在线下上两节课,线上也有相应的直播课程,学制两年半时间。努力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历,拿到大专学历证书,是他近期最大的愿望。

  新就业形态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作模式,因其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时间弹性大等优势,吸纳了大量劳动者就业。根据全国总工会数据,2023年初,中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外卖骑手数量就达到1300万人。

图为外卖小哥彭清林在为爱心驿站的冰柜补给冰饮。张煜欢 摄

  如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城市又应如何提升这群美好生活创造者的获得感?

  周成正就读的“小哥学院”,就是其中一种探索。近年来,西湖区依托浙江开放大学成立了浙江首家“小哥学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教学方式,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特色课程。

  为了方便他们学习,学院拓展线下阵地,在其工作集聚的园区、企业,或是居住集中的社区开设不同的线下课堂,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学习。该区计划3年投入100万元,资助100名新就业者免费上大学。

  作为所在快递网点首个参加“小哥学院”学习的成员,周成还发动身边的伙伴一起加入学习的队伍,“区里还给了我们学费补贴,让我们的学习没有后顾之忧。”周成说。

  除了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学习充电、收获更多本领,城市也在想方设法为他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由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地点分散、工作环境特殊,“歇脚难、饮水难、热饭难、如厕难、充电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成为他们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关键小事”。

  近年来,浙江省总工会聚焦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代表的户外劳动者的现实需求,推进建设了一大批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饿了能热饭、热了能避暑、冷了能取暖、应急能充电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初步建成遍布浙江全省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网。

  这些站点也被称作“爱心驿站”。曾见义勇为跳江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如今就是其中一个爱心驿站的负责人。在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清林公益服务中心的爱心驿站里,他每天都会将数十箱矿泉水或饮料放进爱心驿站的冰柜内,供往来的外卖员、快递员等取用。

图为外卖小哥彭清林在为爱心驿站的冰柜补给冰饮。张煜欢 摄

  在他看来,杭州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跑外卖的日子,他曾收获过不少来自于陌生人的善意,也包括高温天里小店店主提供的那一杯冰水。“我要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彭清林说。

  目前,浙江已建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超1.22万个,覆盖服务户外劳动者400余万人。上城区的诺巢爱心驿家提供“住、食、健、乐、学”一体化服务,在电动车停放处配备了8个换电柜、100个换电口,每个月能为外卖骑手节约电瓶车充电费500多元;拱墅区总工会湖墅南路爱心驿家24小时全天候开放,无人管理、扫码进出,想到里面接水饮用、热菜热饭等,都可以自助;西湖区求智社区“共绘驿站”设置了爱心水站,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瓶装水、柠檬水、碎冰冰……

  “下一步,我们要提升站点服务功能,对人员流量大、作用发挥好、工作力量强的站点进行提升改造,在原有提供饮水、热饭、休息、充电等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加阅览、上网、收听收看等服务内容。同时经常性在站点开展免费体检、免费理发、就业政策咨询等公益服务或活动,赋能站点延伸拓展特色服务。”浙江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浙江计划为网约送餐员、快递小哥、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环卫工、市政园林养护工等户外劳动者群体,提升改造服务站点900家、新建24小时服务站点100家,努力打造可休息、可饮水、可热饭、可充电、可阅览的“15分钟服务圈”,让城市与这群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实现双向奔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