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市场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28 05:10:21 来源: sp20241228

  1天、24小时,在中国市场会发生什么?

  平均超过2.7万家企业诞生,超过8万辆汽车下线,超过350亿元商品在网上售出,超过3亿个包裹快递寄送……

  市场,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察势驭势,立足发展实践、顺应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优势条件的变化,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

  着眼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条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统阐释:“中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

  历经75年风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一个规模范围更加庞大、市场结构和形态更加优化、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备、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加强劲的中国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引擎,为全球经济注入信心和力量。

  用好大市场

  36年,1到1万家!

  2023年12月,杭州武林门码头,肯德基的第一万家店——京杭大运河餐厅开业,标志着这家国际餐饮品牌在华踏上新的起点。

  从1987年11月北京前门首店开业至今,肯德基已覆盖中国2000多个城镇,中国门店数已超美国本土,成为其全球门店总数的“半壁江山”。

  “投资中国,始终是我们坚定的选择。中国市场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肯德基中国的母公司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屈翠容说。

  市场,机遇的代名词。

  《周易·系辞》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经济运行“看不见的手”,巨大市场正是一种巨大的比较优势。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如何更好运用这一优势?

  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强大国内市场”,明确指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性水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

  2020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谋划“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部署。

  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用好大市场,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对发展优势条件的准确把握——

  一颗小荔枝,折射大活力。

  为啖下新鲜荔枝,古人快马加鞭奔赴数千里,尚需多日才能送达,如今一颗荔枝从广东田间地头“飞”到黑龙江消费者手中,可以当日“鲜”达。

  不仅是国内,相隔2万公里的智利,当地一枚车厘子最快3天就能到达中国市场,空运、海运……如今,90%以上的智利车厘子都销往中国。

  仅看物流,202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1300多亿件,约占全球快递总量的六成以上。

  穿越时空的变化,正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真实写照。

  大市场,与特定经济体的内需体系密切联系,更多体现为投资消费经济活动和国民经济循环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超大规模市场是我国的突出优势。历经75年的砥砺奋进,依托大市场,我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也造就了强大国际竞争力。

  这是潜力无限的大市场:中国2023年GDP超126万亿元,同比GDP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经济总量,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

  这是韧性十足的大市场: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拥有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

  这是充满活力的大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超1.8亿户经营主体,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1.7亿,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这是造福全球的大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

  …………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海为喻纵论中国经济,正是对中国大市场的最佳阐释。

  用好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路径——

  有人这样把中国之大概括为“四超”: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超丰富的文化底蕴。

  19世纪,英法崛起时人口千万级;20世纪,美日崛起时人口上亿级;如今,我们要实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与十亿级人口规模相结合的现代化。

  历经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市场的内在发展逻辑正在深刻变革:

  一面,是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相对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强化,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06年的67%下降到2022年的35%,中国的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

  一面,是依托独有的市场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表示,在新征程新阶段,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就是将我国经济“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

  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打开手机,屏幕上会跳出“5G”符号。伴随着2023年下半年古姆乡5G基站的开通,西藏所有乡镇已实现5G全覆盖。

  如今,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总数超全球一半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8.05亿户,2023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意味着更多创新场景、更低创新成本和更高创新收益,新产品、新技术通过大规模应用和持续迭代,有机会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倏忽之间,伴随中国构建市场基础设施的步伐,从3G到5G,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等众多互联网平台相继崛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观;无数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

  又何止是5G!

  如今,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数字支付规模占全球份额接近一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依托超大规模市场,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生产什么,什么就便宜’,这正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威力的真实例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幅提升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效增强了大宗商品议价能力,也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中国大市场的独特性,正是体现在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形成统一集成效应。

  中山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赵昌文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利于分散风险;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也有利于形成先发优势;既有利于提升政府作用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拓宽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范围;既有利于更好发挥国内潜力,也有利于更好利用国际资源。

  用好大市场,塑造全球资源要素强引力场,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初,曾有外媒刊登了一幅漫画:一座大坝上写着WTO,水库里的水从字母“O”中流出,被标注为“中国商品”。

  事实证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却成为开放包容的大海,为各国带来共赢发展的机遇。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至今已举办六届,来自1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精彩亮相,累计发布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2400余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多国企业借助进博会平台,推动产供链升级合作。

  中国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苹果的200家主要供应商中有151家在中国生产。”在2023年年底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苹果公司在展台展板上写下的标语,生动揭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枢纽地位。

  “特斯拉速度”令人印象深刻:2019年建成上海超级工厂,成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2023年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实现不到40秒下线一辆车;2024年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年内在上海投产……

  毫无疑问,吸引特斯拉的,不仅仅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完备的制造能力,更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

  2023年,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花了44小时访华。他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反复强调:坚决反对脱钩断链,愿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要素集聚的优势正不断显现。截至目前,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外资企业已超118万家。

  投资中国,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交汇的历史节点上,一个14亿多人口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正给世界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

  激活大市场

  “超大规模市场+科技创新”,将会迸发出怎样的能量?

  17个月=27年!

  从1995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量突破1000万辆,历时27年;

  从2022年2月到2023年7月,第二个1000万辆,只用17个月。

  这个不等式的背后,彰显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华丽蜕变。从0到1,直至全球第一,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兴产业构建起了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用市场“换”技术,如今中国依托大市场优势“强”技术:国产手机“一机难求”、C919国产大飞机顺利投入商业运营、“复兴号”高铁驰骋在神州大地……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面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说。

  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中国经济恢复发展态势备受关注。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盘活大市场潜能,发挥大市场优势,既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动选择,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激发大市场潜力,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才能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

  把握主要矛盾,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激发大市场活力——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日前,位于旧金山的美国人工智能公司“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推出能够通过文本指令创建视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让全球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加速到来。

  新增169.1万个开发者团队,平均每12.2秒就有一个新成员“入场”——这是自2023年5月6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发布后的240天里,讯飞开放平台上的开发者团队“增速”。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一棵参天大树,内层,是打造创新“核爆点”的基础研究;外圈,是应用研究和产业落地;土壤则是来自超大规模市场的庞大用户基数、海量数据资源、多样化应用场景、强大算力基础设施以及雄厚资金支持。

  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从企业数量、研发动力、产业实力等多角度看,中国尽管在全球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前列,但能否真正把大市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在新赛道上实现跨越赶超,这将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关键。

  “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科技创新已经走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一体部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中国大市场对全球科技要素“磁吸力”正不断增强。

  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空间站遨游……新时代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十一位,连续十年稳步提升。

  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扩大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以需求引领供给,释放大市场潜力——

  龙年春节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绽放: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快递业日均投递量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82.1%,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

  现任澳大利亚驻美国大使陆克文说,只要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有信心,中国经济就会保持良好增长。“这是一个核心事实,别忘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体量在全球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

  美国、德国、英国等经济体,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万美元时内需结构均表现出“内需主导、消费引领”的特征。

  2015年初创起步;201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3年11月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Temu在海外发展如火如荼……网友称,“草根”拼多多用了几年便实现“逆袭”。

  拼多多在国内成立之初,曾一度不被看好,一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当时这样感慨: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一场极具时代意义的消费革命已经展开。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消费和投资组成的内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2023年,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4%。

  研究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增加1.1万亿元消费支出。按近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年支出差距计算,城镇化每年直接产生的居民消费增量约为2000亿元。

  2021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内需主动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使用这一表述。从“基本动力”到“主动力”,内需重要性更加凸显。

  2024年2月2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旨在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打通实体经济“筋络”,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

  瞄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党中央从顶层设计入手,持续发力: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布局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疏通“毛细血管”、破除制度障碍,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建立,完整内需体系逐步形成。

  守牢安全底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发挥大市场优势夯实基础——

  春耕始,万物生。广袤田畴上,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13908.2亿斤——这是202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约40万亿元——这是如今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制造业总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球第一。

  “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一招鲜吃遍天’,缺了哪一项国际市场都保不了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有人曾生动描述: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要进口,就意味着可能产生全球近20%人口的市场需求。如果某一类产品,中国自给自足,就相当于覆盖全球人口近20%的市场份额,如果还有能力出口,假设出口份额占全球10%,就等于供给全球30%的人口。

  一个超大规模市场,守牢守好安全发展的底线,既为自身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也为全球经济平稳运行作出贡献。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这正是推进中国大市场行稳致远的方法论。

  构建大市场

  北京东三环,国贸商圈,寸土寸金。无数跨国公司把这里视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个落脚点。

  40年前,这里还是厂房连片的大北窑工业区。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马来西亚华商郭鹤年毅然决定和中国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国贸一期,为中国经济投下一张信心票。

  40年后,这里已是蜚声中外的北京商务中心区(CBD),超1万家外资企业聚集于此,超200家世界500强企业、超10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300家国际金融机构在此落户,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务中心之一。

  改革开放激活一池春水,为“投资中国”带来巨大红利。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见证中国市场由大向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助力“大市场”向“强市场”转变。

  2月19日,正月初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党中央在春节后召开的首个重要会议,释放强烈信号——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市场,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词。

  回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党在实践拓展中持续思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

  “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显现,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出来。”王一鸣说,必须从推动我国市场由“超大”向“超强”转变的战略高度,加快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从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支撑。

  纠正某地增设无法律依据的前置备案条件,叫停外地新型墙体材料企业无法进入当地市场的做法,督促某地废止排斥外地招标代理机构参加建筑行业招投标活动的政策文件……

  近一段时间,通过建立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征集1100余条问题线索,核实的问题线索均已督促地方整改。

  董煜说,大市场并不天然具有相应的规模效应,要通过改革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形成大工厂和大市场的协同效应,这是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目前,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基本完成,着眼转变政府职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交通“一张网”、 规划“一盘棋”、 数据“一个库”、 审批“一个章”、 生活“一张卡”……坚持顺“市”而为,做“善于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大市场潜力正不断得以发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以大市场带动大循环。

  1月24日,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成都投入运营,成为空客在欧洲之外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

  “中国在未来二十年航空服务市场价值将翻三倍,成为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说。

  一个强大的市场,本质上是国内和国际互为支撑的现代市场循环体系。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把“油气”做成了国际化大生意。

  走进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大屏上不断滚动着各类油品交易挂牌行情,“舟山价格”令人关注。

  “‘舟山价格’是首个以国内期货市场价格为定价基础的人民币报价机制,就是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打破了海外市场对低硫燃料油价格形成的机制垄断。”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董事长赖新说。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但缺少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交易平台。

  2017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舟山片区油气全产业链按下“快进键”,成为中国油气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地方,舟山港跻身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

  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

  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围至22个,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全面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放眼中华大地,从东北平原到长江沿线,从黄河流域到华南大地,从西部边陲到东部沿海……各地找准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协同互补,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形成,撑起中国大市场的筋骨,畅通中国经济大循环的血脉。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说,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地区能够代替中国市场。

  中国美国商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约半数受访企业将保持在华投资规模不变,近四成计划在华增资,视中国市场为企业战略重点以及看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势头是其增资首要考量。

  “大”是“强”之基,“强”乃“质”之本。

  不断巩固和增强中国大市场这个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雄厚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带来不竭动力。

  这,正是中国经济不惧风浪的底气所在!

  (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张旭东、安蓓、于佳欣、陈炜伟、谢希瑶、严赋憬)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3日 0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