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吉隆坡(旅人心语)

发布时间:2024-11-22 17:16:24 来源: sp20241122

  行走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独立广场,听见悠扬的钟声敲了3下。转身看去,苏丹阿卜杜勒·萨马德大厦的钟楼时针正指向下午3点。自1897年首次报时起,这座钟楼已在此坚守百余年,见证着吉隆坡的兴衰变迁和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多元是马来西亚文化的关键词。在全国约3300万人口中,马来人约占70%,22.7%为华人,6.6%为印度人,还有0.7%的其他种族。多元的人口构成令马来西亚建筑、艺术、宗教更为丰富多样。在吉隆坡打车,司机文化背景不同,乘客就会听到不同语言的广播和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时熟悉的中文歌曲在耳边响起,令人倍感亲切。车窗外,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风格建筑,以及当地特色的峇峇娘惹建筑随处可见。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造就了马来西亚文化的多元属性。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马来西亚,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往来的交汇点。经贸往来的增多促进了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播与繁荣,随着不同文化相继传入,独特的马来西亚文化逐渐形成,多元交融与国际化体现在吉隆坡的大街小巷。

  例如,矗立在独立广场旁的苏丹阿卜杜勒·萨马德大厦曾是最高法院所在地,如今已作为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它始建于1894年,融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印度撒拉逊建筑风格、莫卧儿建筑风格和摩尔建筑风格。高达41米的钟楼及其两侧的塔楼顶部均为镀铜的洋葱式圆顶设计,就是典型的印度撒拉逊建筑风格。

  苏丹阿卜杜勒·萨马德大厦对面,是一座仿都铎风格、红白相间的荷兰式建筑,建于1884年,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皇家雪兰莪高尔夫俱乐部所在地。两栋建筑间的长方形草坪曾举办板球、橄榄球、曲棍球等球类运动比赛,如今是吉隆坡市民和游客的日常活动场所,也是重大庆祝活动的举办地。

  在独立广场不远处,一座蓝白相间、融合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坐落在鹅麦河边。这里是吉隆坡中央市场,当地民众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在经营不同文化产品的商铺间流连,徜徉于多元文化艺术的海洋。这里最初是吉隆坡的一个菜市场,1937年改建为目前的装饰艺术风格,逐渐成为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和工艺品汇集地。

  锡器、铜器、陶瓷摆件、峇迪服饰、中国水墨画、特色小吃……在这座市场可以找到各种文化艺术元素。二楼的一家峇迪特产店里,马来西亚姑娘纳佳正在看店,她正缝制着一个布包。纳佳一边指着贴在柜台上的照片,一边介绍:“这家店专门制作峇迪制品,所有产品都是手工蜡染、手工缝制。”在东南亚地区多样的蜡染工艺中,马来西亚风格的峇迪以色彩缤纷、图纹大方和设计多样闻名。据纳佳介绍,传统峇迪工艺多用于服饰,现在人们也用这种工艺制作口罩和装饰品等。

  楼下,一曲马来西亚民歌响起,表演者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天井聚集大批观众。据工作人员介绍,正在上演的歌舞表演融合了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的传统歌舞风格。临近尾声,舞者走进人群邀请观众加入表演,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一同起舞、相互伴舞,其乐融融。在他们真挚的笑容里,我看到了文明交流互鉴美好的模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9日 17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