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阿维杰特·班纳吉:泰戈尔访华,现代印中人文交流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5-01-07 14:21:49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北京7月31日电 题:泰戈尔访华,现代印中人文交流转折点

  ——专访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杰特·班纳吉

   中新社 记者 薄雯雯

  今年是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首次访华100周年。1924年4月至5月,泰戈尔走访杭州、南京、北京等地并发表演讲。他在访华期间多次表示,希望印中友谊在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教授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此前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回顾泰戈尔一个世纪前的中国之行,并分享了他对如何加强两国人文交流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如何看待泰戈尔百年前访华之行的意义与启示?

  阿维杰特·班纳吉:一百年前,泰戈尔受梁启超、蔡元培等人创办的讲学社邀请访问中国。泰戈尔在行前说,此次访问无关宗教与政治,目的是要恢复中断已久的印中文化交流。

  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交流陷入停滞状态。在此背景下,可以说泰戈尔是现代印中文化交流的先锋,1924年的访问是现代印中人文交流的转折点,为两国对话以及两个文明交流开启新篇章注入了活力。

  泰戈尔在许多方面影响了两国关系。他访华后,有多名印度人访问中国,也有多名中国人访问印度。其作品影响了中国一代作家的创作,如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再比如,印度医生柯棣华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支援抗日。

  如今,我看到中国很多人还在研究泰戈尔的思想,朗诵他的诗歌。之所以还要纪念100年前的这次访问,是因为泰戈尔为两国缔结了文化纽带,能够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

2024年4月,“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开幕式在北京市法源寺举行,扮演泰戈尔(中)、林徽因(左)、徐志摩的演员在百年前三人合影的位置进行表演。赵文宇 摄

   中新社 记者:人文交流在中印关系中发挥何种作用?

  阿维杰特·班纳吉:印中都是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人文交流已有两千余年历史。

  在古代,佛教是印中两国文明对话的源泉。例如,洛阳白马寺就和印度有着深厚的渊源,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据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古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汉明帝邀请,来到都城洛阳传播佛教文化。朝廷并在次年为他们修建了僧院,即今天的白马寺。

  到了现代,印度政要多次拜访白马寺。2003年6月,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在访问白马寺时,萌生了在白马寺建设一座印度佛殿的念头。2010年,这座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的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落成,成为印中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象征。

  我认为两国人民都想要了解彼此的文化,印度年轻人特别想要了解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也有很多中国年轻人好奇印度人的生活方式。然而,有时通过第三国媒体获取信息,就很容易产生一些误解。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借助第三方,应该直接进行交流,去了解彼此。

  语言是一大工具。进入21世纪,印度掀起了“汉语热”,很多大学开设有中文课。一方面原因在于,中国是印度的近邻,印度人想要通过学习中文,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了大量跨国公司,懂中文更有助于就业。与此同时,我了解在中国也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印地语、孟加拉语等课程。

  此外,文化、旅游、学术交流等方式同样重要,印度的瑜伽、电影、歌曲、舞蹈等在中国很受欢迎,这些都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2010年5月,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殿——洛阳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举行落成仪式。王中举 摄

   中新社 记者:您所任职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为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开展了哪些工作?

  阿维杰特·班纳吉:1921年,泰戈尔用他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在其家乡西孟加拉邦和平乡建立了印度国际大学。1924年泰戈尔访华回到印度后,就与许多知识分子筹划创办一个不仅能够学习中文、研究中国,还能推动两国文化交流的机构。

  1928年,中国学者谭云山受泰戈尔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授课,二人于1937年共同创办中国学院,谭云山任首任院长。这是印度学术界第一个中国研究机构。学院成立后,很多中国文化名人和学者来到这里访问学习,其中包括齐白石、徐悲鸿、徐志摩、魏风江等。1957年,周恩来总理还专程到访中国学院,题字赠书。

  从2011年开始,国际大学与中国的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加强了访问与交流。中国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座谈会,邀请中国各地专家学者来到学院或线上研讨。而且,我们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家、文化学者、学术机构捐赠的大量中国经典著作,其中有不少书在中国也很难找到了,我希望印中两国有更多专家学者重视并挖掘这里的价值。

  2014年,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以表彰学院长期致力于印中友好事业。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是中国学院创办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今后也会继续这样做。

2024年4月,纪念泰戈尔访问清华100周年专题展览暨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易海菲 摄

   中新社 记者:在增进两国人民理解与友谊方面,您有何建议与期待?

  阿维杰特·班纳吉:化解误解,增进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交流与访问。首先,要加强青年学生的交流。不仅是大学生,中学生也可以加强互访与交流,例如,可通过寄宿家庭的方式,让两国学生融入和感受当地的生活。

  其次是书籍翻译工作。虽然中国已经翻译了一些泰戈尔的书,但还有很多书没有被翻译。同样,印度也需要翻译更多中国的书。而且,并不是所有印度人都会说英语,所以需要将一些书籍翻译为印地语、孟加拉语等,这样能吸引更多印度读者去了解中国。

  此外,我也期待印度与中国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印度与中国的运动员可以加强切磋。(完)

  受访者简介:

阿维杰特·班纳吉 受访者供图

  阿维杰特·班纳吉(Avijit Banerjee)博士现任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教授,在印度国际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班纳吉博士致力于汉语言文学及印中文化交流史研究,2016年4月出版了《中国青年眼中的印度》一书(合著),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昆明等多个中国城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