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6:42:47 来源: sp20241121
图①:伫立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蒙辽边界努古斯台项目区的五角枫。 图②:从空中俯瞰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义务植树基地的草方格沙障群。 图③:本报记者正在种植樟子松。 吴兆喆摄 图④: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蒙辽边界巴克窑项目区,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在讲解植树要领。 (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杨俊峰摄)
“这株树,只要按正确的方法栽,就能在沙地里活!”
5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蒙辽边界巴克窑项目区,本报记者在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科学种植步骤种下一株樟子松。
当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媒体行活动之“我为三北种棵树”活动,在甘肃省民勤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左后旗同步举行。在巴克窑项目区,本报记者和来自15家媒体的20余名记者一起种植元宝枫、樟子松,为“三北”工程攻坚战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是三大标志性战役重点项目全面启动之年。5月15日—17日,本报记者跟随“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媒体行活动,走访了“三北”工程攻坚战东线的科尔沁沙地,采访记录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和赤峰市人民创造性运用“深栽浅埋”技术、草方格固沙、以路治沙等多种手段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感人故事。
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一场从春天开始的“战役”
2024年早春,在沙漠中的风还寒冷如冬时,身处“三北”工程区的很多人已经开始运送稻草、柠条,为接下来的压沙、植树做准备。
在“三北”工程东线的科尔沁沙地,一场轰轰烈烈的沙地歼灭战正式打响了。这场从春天开始的“战役”,是“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并作出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大决策。
2023年下半年,“三北”工程攻坚战正式启动。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区已开工项目40个,完成造林种草2000多万亩,总体进展顺利。
初夏时节,当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采访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相关情况时,这场从春天开始的“战役”,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其中科尔沁沙地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总面积8595.9万亩,涉及通辽市、赤峰市等3个盟市16个旗县区。
通辽市和赤峰市,已经成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重要战场。
“科尔沁沙地这个区域的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而且前期有几十年的治理基础,我们有充足的基础条件来打赢这场歼灭战。”中国林科院生态所研究室主任党宏忠说,“如果能够如期有效地将科尔沁沙地歼灭,对改善周边生态环境、重现绿水青山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歼灭战并不是要把每一粒沙都消灭干净。在一个区域,有沙、有草、有乔木、有灌木……只要能让它们达到稳定、平衡,就能将沙地固定起来。”中国林科院荒漠化所战略室主任研究员王锋说,“等攻坚战全面完成,科尔沁的疏林草原景观将更加亮眼。”
目前,通辽市7个旗(县、区)的沙地歼灭战已全面打响。
在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布日敦嘎查,记者看到,大规模固沙工程正在这里火热开展。压沙现场,工人们严格按要求俯身铺设沙障。按计划,通辽市已在4月上旬掀起春季防沙治沙、造林绿化热潮,并将于6月实施草原修复项目,10月底全面完成400万亩年度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赤峰市新一轮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打响。在连绵不断的沙丘上,红旗迎风飘扬,赤峰市上万人一同战荒沙、植新绿。
在赤峰市受沙害最严重旗县之一的翁牛特旗,记者在现场看到,茫茫沙海里铲车轰鸣,人们迎风上坡打着沙障,在漫漫黄沙中接力铺设穿沙公路。
“现在防沙治沙的建设序幕已经拉开,2024年翁牛特旗预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5万亩。我们坚持同步推进、逐个击破,誓将浓浓绿意撒向沙海。”翁牛特旗林草局副局长乌华说。
“深栽浅埋”法:
让“一树独绿”变“万树成荫”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蒙辽边界努古斯台项目区的一处小山坡上,静静地伫立着一棵五角枫。
这棵树,是这片曾经黄沙漫天的土地上,方圆百里内仅存的一棵树。
朝克吐说,这里是当年的治沙百姓唯一可以纳凉休憩的所在。
如今40年过去,这棵在大漠中独自屹立的树,终于不再孤独。站在树下放眼远眺,绿草和灌木重新铺满大地,开着黄色小花的柠条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在蓝天白云下,四处可见的樟子松和元宝枫树枝随风摇曳,仿佛在向这位孤军奋战多年的老前辈致敬。
40年来,这棵树见证了当地群众团结一心、艰苦治沙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科左后旗从“一树独绿”到“万树成荫”的巨变。
在当地的沙地歼灭战中,“深栽浅埋”法在植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尔沁沙地里大风肆虐、干旱缺水、流沙漫天,是许多栽种在沙地中的小树苗难以跨过的“坎”,这也是在沙地中种树成活率以前不到50%的主要原因。
“‘深栽浅埋’造林技术就是专门针对这些环境特点研发的。”朝克吐说,“种树容易种活难,我们不能只看种了多少树,还要看种活了多少树。”
“深栽浅埋”法全称是“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深栽浅埋’种植法”,是一种中、大乔木苗和部分灌木大苗的新型栽植技术,是深坑投苗、浅层覆土的栽植技术。
“深栽浅埋”就是在沙地里挖一个80至100厘米深的坑,将樟子松树苗栽种到坑内,分两次回填,共回填40—50厘米深的土,让树苗在近半米深的坑中占据抗风沙干旱的有利条件。
“这是我们科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技术团队,经过长年探索研究的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种植法。2013年以来,‘三北’防护林的人工造林工程实施,采用这种技术种植的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朝克吐说,采用这种方法栽植樟子松,苗木长势旺盛,亩均能节省成本千元左右,还可以减少50%的浇水次数,节省55.8%的水资源。
“咱们先判断一下这个苗子的高度,然后确定需要挖多深的坑……”在巴克窑项目区植树现场,朝克吐在讲解植树要领的同时,手把手带着记者用“深栽浅埋”法种树。
不得不说,用“深栽浅埋”法种树,真是一个技术活。
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入挖好的土坑后,记者沿着坑边切下一圈土。将浮土往坑里填埋约20厘米深,第一次填土的工作就完成了。“第一次填土必须是浮土,不能用脚踩实。”朝克吐说。
同行的记者打了两桶水,我们分工合作,一人用手扶住树苗,另一人提桶浇水。等到第一层浮土充分吸收了满满两大桶水之后,我们才用从坑中挖出的新土继续回填,填满约40厘米后用脚踩踩实。
检验了我们的植树成果,朝克吐满意地说:“对咯,只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种树,保活!”他指着在风中轻轻舞动的树顶小苗感慨道:“别看它现在耷拉脑袋,明年这时候,它就能长成粗壮的枝干。小伙子,从此以后,科尔沁沙地上就有属于你的一抹绿意了!”
记者对他说:“这株小树将承载我们的希望,从此扎根在科尔沁沙地的蓝天白云下,成为三北防护林中防风固沙的一员。”
草方格沙障:
“中国魔方”就是“绿色屏障”
5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其白线科尔沁沙地项目重点治理区。站在平台上极目远眺,一条公路将连绵起伏的沙山一分为二,公路两侧的草方格内,苗木比肩而立。
仔细望去,可以看到远处几位治沙工人在俯身忙碌,他们脚下是星罗棋布的草方格沙障。用无人机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鳞次栉比的草方格铺满了浩瀚的沙海和起伏的沙丘,场景震撼而壮观。
这些草方格被国际上誉为“中国魔方”,而草方格治沙法,便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沙障治沙法。
走进一片草方格沙障工作区,看到一些治沙工人正专注地将黑色的滴灌带固定在木棍上,一条条黑色“生命线”逐渐与草方格一起将整个沙丘覆盖。
“这些滴灌带是给草方格里的柠条浇水用的,这样柠条更容易活。”家住翁牛特旗乌丹镇的白金莲是其白线防沙治沙项目区的治沙工人。和其他工人一样,白金莲在沙地里“全副武装”,戴着头巾、口罩和防晒袖,但大风和强烈的日光依然将她的皮肤晒得黝黑。
多年来,中国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向荒漠化宣战,创造了无数治沙的“妙招”,沙障治沙法就是其中之一。沙障治沙法就是用柴草、秸秆、树枝、板条、卵石等物料在沙面上做成障蔽物以消减风速、固定沙表的方法,主要用于固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沙障治沙法是中国林业人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的有效治沙方法,迄今已在中国各地乃至全世界防治荒漠化中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面对沙地最难治理的部分(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翁牛特旗亦采用沙障治沙法,并专门为“中国魔方”的建设开辟了13条穿沙公路,总里程达398.5公里。翁牛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环宇说:“我们总结出‘以路治沙’的模式,将沙地细化分割成‘治理网格’,在解决治沙材料运输的同时,方便了牧民出行。”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通过“以路治沙、工程固沙、生物防沙、封育禁牧”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翁牛特旗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09万亩,综合治理率达76.3%。
“一个个‘中国魔方’就是一道道绿色屏障。我们还想把这些穿沙公路打造成集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生态旅游致富为一体的最美农村路。”赤峰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婧华说。
与翁牛特旗一样,内蒙古自治区众多地区均采用沙障治沙法来攻坚最严重的沙化地。敖润苏莫苏木位于赤峰市敖汉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第四战区的攻坚区,在这里,大规模成片的草方格也在宣告着当地治沙者的决心。
“这些草方格中间的树苗基本两年就可以扎根,固化住流动的沙丘,然后再过个三五年树木周围就会逐渐长出灌木和草皮。”敖汉旗林草局森林草原保护发展中心主任霍明春表示,经过集中治理和休养生息,沙化地基本七八年就会变成疏林草原景观。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