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总体国家安全观 创新引领十周年

发布时间:2025-01-10 22:28:45 来源: sp20250110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也是开辟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的十周年。十年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指导实践,已经深入人心,取得显著成效。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于“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它既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又包括非传统领域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发展至今,还涵盖了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等诸多领域。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开放的战略思想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与时俱进。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教授马方:“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这些风险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这个时候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非常超前的,打下了一定的思想体系制度基础,才有了今天能够从容地应对百年大变局所带来的风险。总体国家安全观,最重要的一个思维是要有底线思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内外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因此国家安全格局、安全体系和统筹内容也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和调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杨明杰:“从安全上看发展,从发展上来寻找安全助力,也就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个变化是最大的。大家的认识也是在十年中对这个理论不断理解、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

  在中国农科院的国家种质资源库新库,研究员辛霞向我们介绍她刚刚收到的一批种子。国家种质资源库新库被称为我国农作物的“诺亚方舟”,它的设计库存容量是150万份,居世界第一。

  据介绍,国家种质资源库现在保存有粮、棉、油、糖、果、菜、茶、桑等重要农作物的种子、种质资源。

  2021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展开,2023年底如期完成,覆盖2323个县,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家底,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2021年9月投入试运行的国家种质资源库新库正是为此建立。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储玉军:“国家库是国之重器,种质资源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如果不及时收集,丧失掉,就像把国宝丢掉了,这是有历史责任的,所以早一天抓,早一天见效,早一天把它放在库里才能安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抓好种业振兴,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

  马方:“地区国家、大国之间的竞争,对粮食的生产储存消费、供应链带来了一定破坏。如果没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就没有风险防范意识,有了底线思维的指导,先发现风险,之后完善相关的保障体系和制度,才能维护粮食安全。”

  在发展中必须考虑安全的因素,同步决策部署。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从全局来判断识别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之策,它所包含的安全领域是开放的、动态的,这些领域之间也是互相影响。

  杨明杰:“总书记所说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现在粮食价格稳定,供应更加丰富,并没有因为世界粮食市场的变动影响到每个人的饭碗,这种变化是来自每个人的身边,跟每个人呼吸到什么空气、吃到什么东西紧密相关,这就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发展与安全”是贯穿全部内容的一条主线。“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地位由方法论层面提升到了战略部署高度,成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引。

  杨明杰:“现在提出用高质量的安全格局保障高质量的发展格局,这两个格局的互动就形成发展中更有安全的保障,同样在保障当中又享受着更多的发展红利。”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的长江流域养育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生态区域。同时,长江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长期以来,受诸多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急剧减少,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长江陷入了“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为恢复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国家作出了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决策。今年是长江禁渔实行的第三年,一度难见踪影的江豚竟然成群出现在了江面。

  长江“十年禁渔”在我国生态资源保护史上前所未有,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采取的,共抓大保护、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长江禁渔实行三年来,标志性物种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鱼类资源量明显回升,生物多样性呈现可喜的恢复态势。

  马方:“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什么叫‘总体’?比如在生态领域,环境生态的破坏导致经济的破坏,经济无法进行发展,又在社会面带来很大的影响,最终传导到政治安全领域,所以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领域,一个领域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之后没有进行化解,它的风险就会逐步蔓延扩散出来,国家安全体系或者国家安全生态会受到破坏,这个就是所说的‘总体’。”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把国家安全贯穿于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才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杨明杰:“有了安全才有发展,但是没有发展谈不到安全,这是‘一体两面’,现在是体现在方方面面。谈到国家安全的治理部门,每个部门的安全意识、安全职能,都在十年中去寻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定位。”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去回答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交叉学科平台首席专家、教授黄大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一个根本遵循和指导原则,同时也促进了国家安全学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杨明杰:“国家安全成为一级学科以后,为将来可能遇到新的国家安全挑战进行人才准备、专业的准备。这样将来未来十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之下,我们国家应对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应对的能力会更强、更专业、更有效。”

  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国家安全治理新路径,为推动我国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有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必将汇聚起护航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强大力量,必将形成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强大合力,让新时代每一个中国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央视网)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