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在绿色发展中持续受益(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11-23 18:05:49 来源: sp20241123

  让行动转变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好处,带来改变当下、塑造未来的精神满足,生态保护的内在动力就会越来越强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

  

  今年夏天,上海宝山区吴淞街道的居民崔阿姨,不再为垃圾分类投放而烦恼了。以前,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投放,错过了只能暂时放在家中,不方便也不卫生。小区垃圾箱房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每个时段都能投放,每当有居民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袋前来投放,对应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十分方便。使用体验更好,居民参与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

  在上海,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已经成了“新日常”。目前,97%的市民会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全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了95%。

  垃圾分类看似只是改变传统的处理办法,背后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小区加装洗手池、自动除臭机、感应门,优化使用体验;开发回收小程序,畅通回收物再利用渠道;推行绿色账户,以积分兑换礼品调动市民积极性……上海打出一套有机衔接、互相配合的制度“组合拳”,形成精细化治理,让群众持续受益,方有今日之成效。

  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环节,可以在治理过程中迅速形成正反馈。“湖是碧玉杯”的太湖昔日美景重现,流经浙江、安徽的新安江串起“共富风景线”,与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的积极作用密不可分。实践证明,强化制度建设,理顺工作机制,增强社会信心,生态保护就能获得持久动力。

  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当下,以精细化治理不断改善社会预期,除了完善制度,也要强化科技赋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往往能实现“1+1>2”的治理效果。建筑施工扬尘多、噪声大,群众反映强烈,但难以固定证据。广东深圳坪山区利用远程视频监控,配合声学相机、开发AI视频算法,对施工现场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抓拍,发现问题可以实时“远程喊停”、迅速督办。同时,把电子数据作为证据运用于行政处罚案件,提升了执法效能和监管震慑力。推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加快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群众在绿色发展中将会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保护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小程序识别,以完成“光盘行动”的积分兑换礼品捐赠给公益项目,体会律己与助人的双重快乐;输入起止点,一键算出乘坐公共交通比开私家车节省的“碳排放”,直观感受个人选择对于减缓全球变暖的意义……让行动转变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好处,带来改变当下、塑造未来的精神满足,生态保护的内在动力就会越来越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也会越来越浓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天的中国,生态环境改善有目共睹,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定能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合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蓝图加快成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5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