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户外雪场一派火热,室内滑雪场还“香”吗?

发布时间:2024-12-23 11:32:17 来源: sp20241223

原标题:冬季户外雪场一派火热,室内滑雪场还“香”吗?

新华社武汉12月27日电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滑雪热度居高不下。相较于户外雪场的火爆,室内雪场其实也不失为一种过把“滑雪瘾”的选择。新华社记者近日探访武汉、重庆等地室内滑雪场,发现即使在户外滑雪火热的冬季,室内滑雪场客流量依然可观。

被称为“大冰箱”的室内滑雪场是一门怎样的生意?与户外相比,室内滑雪场有哪些独特优势?数量不断增长的室内滑雪场在运营上存在哪些挑战?

南国雪梦:南方滑雪热助推行业体量

相关统计研究显示,中国室内雪场产业已成全球领跑之势。根据《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22-2023)》《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目前中国已有约50家室内滑雪场营业,规模和产值在全球属于领先行列。

从室内滑雪场在国内分布区域来看,南方大型城市占比较高。规模上看,来自广州、成都、长沙、昆明的几家室内雪场能够排进全球前十位。有业内人士分析,室内滑雪场能够突破季节和地域限制,助力了冰雪运动在南方普及;在冰雪运动热潮带动下,南方城市滑雪人群增加,又催生出更多室内雪场的投建、运营。

室内滑雪场是一门好生意吗?武汉热雪奇迹部门经理苏杭介绍,室内雪场受季节和天气变化影响小,可四季全天营业,单日滑雪时间长,可为投资者、运营方带来更高的有效回报;全年四季经营,运营团队更稳定,员工留存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此外,国内大型室内雪场多在城区或者近郊,客流量充分且较为稳定。

湖北咸宁际华冰雪香城滑雪馆是目前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室内雪场,经理杜志强介绍,雪场的投建运营填补了该地区大型冰雪运动综合体的空白,客群覆盖湖北以及湖南、上海、浙江等地区,自2023年年中开业以来,客流量超过预期。

“暑期避暑类滑雪需求旺盛,寒假学生人群带来旺季,此外国庆、中秋等节假日都是客流高峰,几乎全年没有明显淡季。”杜志强说,雪场目前已经接待了超过10万的总客流量,对咸宁当地酒店、温泉等周边产业带动作用显著。

相对优势:室内滑雪的独特体验感

南方多地室内滑雪场成热门打卡地,更广阔范围消费者的滑雪需求正在被激活,这得益于室内雪场的独特体验感、交通可达性以及硬件配套设施。

杜志强介绍,室内滑雪场一般会将温度控制在零下六度左右,体感温度较为舒适,馆内光线充足,加之无风,体验感较户外雪场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来自武汉的“00后”刘宇是一个忠实的滑雪爱好者,他和朋友们在咸宁雪场已经连滑三天。刘宇说,他非常喜欢户外滑雪时身旁飞驰而过的风景和坐缆车上山时的惬意,但考虑到个人时间限制以及交通住宿成本,在难以抵达户外雪场的时间里,他会选择到室内滑雪。

26岁的龚玉婷也同样认可室内滑雪场的便利性。“室内滑雪场比较方便,可以当天往返。在湖北,如果想去户外滑雪,就需要抽出很长一段时间。”她说。

滑雪爱好者、滑雪教练、极限运动俱乐部主理人,35岁的武汉人何亮拥有多个关于滑雪的身份标签。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热潮汹涌澎湃,何亮决定把自己的爱好转变为职业。“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同时也比较看好这个行业的发展。”

长期的工作经验,让何亮清晰地看到了室内雪场的优劣势,“四季运营的室内雪场让滑雪教学触手可及,但是当学员技术成熟之后,雪道短、人流量大的短板也自然浮现。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尽量组织去新疆、东北等地雪场外滑。”

激烈竞争:室内雪场如何开源节流

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室内雪场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0家,参与总人次将达1200万。据记者了解,扬州、武汉等地尽管已有室内雪场,仍在投建规模位居国内前列的雪场。

行业发展迅速,大浪淘沙下,存量市场主体或者新入局的企业想要杀出重围并非易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冰雪经济潜力巨大,但想在室内滑雪场这一细分领域内生存,需要雪场运营团队具备非常高超的营销拓客、优化产品等能力。

杜志强说,目前雪场主要通过校园冰雪公益讲演、政企联合补贴票价等形式来开拓、培育新客群,未来还将在赛事活动策划方面进行发力。

来自黑龙江的滑雪教练刘杰说,如今越来越多的雪友选择以度假的形式去体验滑雪,更新雪道线路、玩法是基础,不断优化住宿、餐饮条件以及与其他形态娱乐项目联动等也很关键。“想要吸引长期的、远距离的客户,室内雪场也要向目的地型雪场(例如滑雪度假村)方向打造、升级。”

上海室内雪场品牌SNOW51的创始人叶凯说,在度过客户快速增加的初创阶段后,教练数量、水平、课时设置等培训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影响室内雪场的长期经营状况。

“目前处在吸引‘尝鲜’体验性游客群阶段,我们希望留存住他们,通过培训让他们成长为长期稳定的客户。”杜志强说,一批稳定成熟的老客户,会无形中提升雪场安全度以及品牌形象。

此外,还有雪场负责人提及,维持室内全天候恒定温度、雪质以及照明等条件成本高昂,如何节能、降本,是极为精细的技术活,但目前国内相关政策、技术在落地支持上存在不足,冰雪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南方省市也显得更为突出。(记者赵建通、杜子璇、乐文婉)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