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4-12-22 22:34:40 来源: sp20241222

原标题:着力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月13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福宫展厅,来自山西太原小店区育才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范琳云向观众们展示了一尊约20厘米高的泥塑菩萨像。奇特的是,这尊塑像没有头,其头部形象由纸板上的投影补全。原来,这个塑像的原型是天龙山石窟第21窟的北侧菩萨像,菩萨像的头部在20世纪流失海外。范琳云和同学们想出了“用投影补全文物形象”的点子,并手工制作了这件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作品。

“许多文物对光敏感,所以我们的‘投影法’还不能用到现实当中。我想在未来发明一种还原度更高、又不伤害文物的投影技术,为这些残损的文物带来新生。”范琳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和范琳云小组的这件作品一同在故宫亮相的,还有数十组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其中既有中小学生的创意作品,也有职业院校学生打造的精美工艺品,还有高等院校科研团队推出的与文博相关的高技术项目。本次青少年文化科技作品展以“数字中国 文化传承”为主题,是2023年度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四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的一部分。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大四学生李永进的得意作品《川迹》也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李永进介绍说,《川迹》是一套紫砂茶具,他在设计这套工艺品时融合了无锡本地的传统陶瓷技法和审美元素,茶具表面有一条条类似河道的凹痕,既有刚劲之姿,又不失柔美之态。李永进说,这套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作品具备规模化生产以及商业化销售的潜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彭泓博参加了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的“少年说”活动。作为学生代表,他在演讲中介绍了其所在团队如何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到智慧博物馆文化叙事中。彭泓博说:“依托博物馆原有的海量文物数据,我们对博物馆藏品、文化和数据等内容进行解析和整理,构筑博物馆的数字信息平台,为每一位游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游览体验,让文物开口,让史实重现,让观众穿越时空近距离与文物进行对话,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文物蕴涵的底蕴。”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在出席论坛时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重塑人类社会发展图景。去年以来,科技日报社开展了‘以创新文化软实力涵养科技硬实力’的重点问题调研,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今天把这些调研结果和大家分享,就是希望青少年坚定创新自信,早日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在论坛上表示:“故宫博物院将继续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深入挖掘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更多数字文化内容走进公众生活,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以数字科技助力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作为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已经举办了7届,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学生参与,形成了“追求真实、注重协作、关注社会”的赛事特色。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由科技日报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坚持“传承、创造、融合”的理念,力求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记者 孙明源)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