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市场循环畅通 文化产业繁荣向好

发布时间:2024-11-21 17:11:06 来源: sp20241121

  【观点摘要】

  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文化条件。

  文化市场循环畅通,文化产业繁荣向好,既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智能化加力赋能文化服务业,新业态引领带动力凸显。

  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快以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部署“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等系列举措。

  当前,文化市场发展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和就业稳定有哪些促进作用?如何有效释放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日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政策咨询部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栏目时表示,文化服务市场是体现我国消费升级趋势非常典型的领域。总体来看,支撑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明显增多,文化企业经营效益和文化产品与服务消费升级明显提速。

  文化产业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叠加假日和暑期出游热,文娱旅游相关服务消费支出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6.4%,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了7.2个百分点,其中的文娱支出同比大幅增幅超过40%,主要是得益于旅游、演艺、展览等消费场景快速恢复和迭代上新。

  前三季度,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2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08亿元,与比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7.7%和31.4%。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8.2%,同比提高近1.5个百分点。

  郭丽岩表示:“文化市场循环畅通,文化产业繁荣向好,既坚定了文化自信,也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稳增长方面,目前,我国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比重已超过50%。前三季度,文化服务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6%,明显快于服务业总体水平。文化产业当中的“文化核心领域”占比高达65%,其中以接触式聚集式服务为主的文娱休闲服务业的回升势头最明显,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高达20%。

  在稳就业方面,郭丽岩分析称,文娱旅游和健康休闲产业,作为高品质生活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大的就业吸纳潜力。这类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带动“批零住餐”等相关接触式服务业扩容提质,从而对稳就业、促进增收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文化新业态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郭丽岩指出,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正在为文化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新业态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国品牌价值并拓展市场,从而加快推动供给升级,更好匹配文化消费升级。

  各地政府多措并举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加速迭代。例如,全国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覆盖21个省(区、市),涉及5G智慧剧场、5G智慧邮轮、5G+AR夜景秀、文化遗产5G监测保护等项目。“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街区纷纷涌现出沉浸式、体验式消费的新场景,推动了文娱旅游、健康休闲等多种业态的深度融合创新。”郭丽岩表示。

  一系列产业创新支持举措协同发力,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繁荣向好态势。郭丽岩用数据加以佐证:前三季度,新业态营收占我国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的比重超过40%,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长的贡献率接近75%。其中,数字出版、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文娱平台、多媒体游戏动漫等细分行业的营收同比增速达到或超过了20%,这些新动能有力地支撑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回升。

  加快以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文化市场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

  郭丽岩表示,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对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提升文化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带来了一些挑战。同时客观上,有效需求不足也暂时影响了文化产品消费。与文化服务业快速恢复相比,文化制造业营收增速仍在低位,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同比降幅已明显收窄,尤其是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细分领域的营收同比增长超过了25%,体现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正在加速形成新动能。

  面对挑战,应当如何应对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郭丽岩建议,应当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快以文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的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以人为本,满足个性化需求,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商品和服务。二是促进文化装备等文化制造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高附加值。三是有序放宽市场准入,清理市场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各类文化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四是增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加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郭丽岩表示,立足“十四五”中后期,展望“十五五”时期,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有力的文化条件,关键是要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落地,持续巩固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势头。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