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10:17:32 来源: sp20241230
3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强调,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政策支持和改革赋权,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正向着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的目标迈进。根据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近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四地的生产总值分别为47218.66亿元、128222.2亿元、82553亿元和47050.6亿元。2023年,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为30.5万亿元。在这份亮眼答卷的背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功不可没。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中心任务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和高质量成效。”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超过30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的示范引领作用愈加凸显。
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长三角地区不仅致力于打破行政壁垒、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更发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1项重点合作事项加快落地,28个科技创新联合攻关项目加快实施,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市“一网通办”。
近日发布的《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2022年,三省一市之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63.45亿元,较2018年增长4.19倍,占三省一市所有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达13.96%,三省一市已形成科技和产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体化”和“高质量”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关系。通过实现这两个关键词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
持续加大推进力度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达成这一目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还有进一步走深走实的空间。
“通过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制度创新,长三角为其他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此外,长三角地区产业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也直接带动了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如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就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过,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的程度还不高,产业同质化问题还较为突出,跨区域配置资源的效率还不高,还需要加大一体化推进力度。
肖本华认为,在破解上述问题后,长三角地区将能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合作和分工需要强化优化;产业带需要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产业链上下游需要协同发展、补链强链,提升产业整体的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田利辉表示。
董晓宇建议,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走深走实过程中,一是要进一步整合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二是要推进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跨区域高效配置和自由流动,为进一步构建统一的劳动力、要素和产品市场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继续加大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区域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产业协同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四是要稳步扩大制度型高水平开放,推动开放与创新结合。
田利辉认为,长三角地区在辐射带动其他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转移与升级、投资与资本流动和创新与科技引领三个方面。为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长三角地区未来要深化供给侧改革,继续提升开放水平,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创新合作。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