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证便民再提速(法治头条)

发布时间:2025-01-10 11:47:36 来源: sp20250110

  添加“公证管家”微信、一次性告知材料清单、拍照上传材料……某软件公司为开拓海外业务,在北京市正阳公证处办理相关公证。按照以往的“经验”,公司已经做好了好多天才拿到公证书的准备。结果在公证处便民服务点的指导下,“前一天网上办,第二天拿证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近年来,全国司法行政部门落实中央相关改革要求,多措并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效能。其中,北京市司法局创新方法,提升公证服务效率,推出多项公证便民利民惠民举措,让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推动“减证便民”落到实处。

  出台政策清单,缩短办理时间、明晰申请材料

  “公证行业减证便民提速,让群众感受最直观的,就是办理等待时间短了,拿到公证书变快了。”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处长任宇平介绍,为此司法行政部门和北京市公证协会出台了不少政策。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接待服务大厅,窗明几净。来办理公证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市民李某需要办理一项关于身份证明的公证。公证事项并不复杂,相关材料也已经提前咨询备齐。但时间很紧,当天下午就要用。

  进入服务接待大厅前,李某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几年前,他也办理过类似的公证。填表、开具各类证明材料,往公证处跑了不止一次。即使材料交齐了,拿到公证书还得等好几天。

  “听说最近北京公证行业做了改革,许多公证事项缩短了办理时间,比较简单的甚至‘立等可取’。”说是如此,李某脸上的表情也不是很确定,显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进了服务接待大厅,李某发现,他的担忧完全没必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李某填了表格,提交了身份证及复印件,等了没一会儿就拿到了公证书。

  “李某的经历是北京公证减证便民提速的体现。”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副主任牟海容介绍,今年,北京市司法局落实司法部“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要求,指导北京市公证协会出台《北京市“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制定《北京市公证办理提速清单》。对于158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提速办理,其中,87项公证事项(事务)办理期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12项公证事项(事务)办理期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

  “其中,特别鼓励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牟海容说。

  “之前听说公司章程公证的办理比较复杂,没想到来了一次,就办好了!”北京市海诚公证处门前,某企业负责人司某刚刚拿到公证书,脸上满是笑容。

  前些年,司某曾办理过公司章程、股权等事项的公证。因为事先弄不清需要哪些材料,一次次奔波在公证处、公司登记机关等地方。

  办理公证事项,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多且复杂,有时到了公证处却被告知还要去别的单位开具材料,这一直困扰群众。任宇平介绍,不久前,按司法部和北京市司法局的相关要求,北京市公证协会向社会公布了《公证事项(事务)申请证明材料清单》,明确各类公证事项所需的材料。

  “公司章程公证需要什么材料,网上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次来之前,申请人身份证明、股东名册、章程文本等5项材料都准备好了。”司某说,根据规定,公证处还可以精简材料需求。有时证明材料没有准备好,公证处能自己核实查询的,也可以办理。

  此外,为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北京市公证协会还制定出台《公证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若干措施》,指导全市公证机构持续推行中小微企业主体身份告知承诺制、服务“首问负责制”、开辟“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服务标准。

  运用数字手段,办理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北京某大学学生王某,为了办理出国留学的相关手续,需要对成绩单办理公证。

  “之前在网上看到,北京各公证处针对一些公证事项开通了全网上办理,成绩单据说就在此列。”王某拿出手机,登录北京市长安公证处的微信小程序。根据提示,他点开成绩单办理门类,填上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拍照上传成绩单照片。

  “整个过程提示清楚,从点开到提交不到5分钟。”几天后,王某收到了邮寄的公证书。

  “过去办理公证,申请人需要在公证处手工填写各类信息。来往路程时间也往往令人头疼。”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公证员董皓介绍。

  为便利群众办理业务,北京各公证处梳理法律要求,依托数字手段,开展线上办理。

  “许多可以全程线上办理的公证事项,已经实现了‘网上填个表、全程不用跑’。而对于一些涉及签名、人脸比对等必须本人前来的事项,也尽量通过线上手段,让当事人提前做好预约、了解所需材料,减少现场等待时间,实现‘最多跑一次’。”董皓介绍,“针对有些不便回国的申请人,我们还开展了海外远程视频公证办理。”

  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带来的办事便利不仅仅在群众操作的端口,也能应用在公证人员办理过程中。

  不久前,一位江苏的女士到北京市东方公证处询问继承公证的相关情况。

  按照相关要求,继承人需要提供被继承人的人事档案,以及究竟有几位继承人,但因为年代久远,当事人不知道父母的单位现在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父母的人事档案究竟存放在哪里。

  “找不到人事档案,放在从前,可能因为一些必要事项无法核实而无法办理。”公证员说。如今,借助政务信息共享,公证员登录相关数据平台,一番查询后,就了解到被继承人人事档案的去向,并马上联系安排调阅核实。

  “北京公证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已经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了信息共享,可以通过数据平台核实公证所需相关信息。”北京市东方公证处主任刘娟说,这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还让公证员办理更加准确、快捷。

  拓展服务触角,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北京各公证处创新工作方法,延伸服务触角,打通公证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要办理一个涉外的出生证明公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拿到公证书要几天?”

  这天,北京市正阳公证处副主任宋冉的手机上,收到了群众发来的咨询信息。“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出生证明……”她详细回复了咨询,并指导他做了预约。几天后,这位申请人来到公证处,当场就拿到了公证书。

  这样的咨询沟通,对于正阳公证处的公证员来说,并不鲜见。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正阳公证处创新提出“管家式”公证服务。

  “我们和街道、司法所、社区协作,在朝阳区望京、中心商务区等地区设置便民服务点,将公证服务推向群众家门口。”宋冉介绍,同时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将公证员的微信推给有需要的群众,随时接受咨询交流。

  如今,正阳公证处十几位公证员,已经加了4800多名群众的微信,帮助近3000名群众实现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许多法律纠纷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当事方对于案件证据的留存不够重视,双方对案件事实存在争议。”北京市司法局公证工作处副处长杨宇浩说,公证是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相比其他法律服务,公证机构对于证据的制作、保全有时更为熟悉。

  基于此,北京各公证处结合公证业务,给予群众和企业专业化咨询建议,从而减少纠纷,减少诉累,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天,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在为一家电商企业办理证照类公证时,偶然得知该企业有时会遭遇关于售出产品与描述不符、货不对板的投诉。“这些投诉,有些是恶意投诉,所谓货不对板的产品不是我们售出的。”该企业工作人员说。

  公证人员意识到,该企业要避免相关纠纷,减少损失,就要在经营中注意相关证据的保全。

  “要做好货物的存储信息、发货信息、收货信息的留存,保证证据链的完整。公证机构可以对全过程进行公证。”公证员对电商平台提出了咨询建议。

  除了开展专业化的咨询,北京各公证处还利用自身优势,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开展法律宣传,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签订的合同,如果办理了公证,在诉讼时有什么作用?”“企业需办公证,公证人员可否上门办理?”

  “根据民事诉讼法,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仲夏,阳光明媚,现代化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前车水马龙。

  正阳公证处公证员来到望京地区的某写字楼,与几家中小微企业进行座谈,结合企业情况,为企业普及公证法律知识。

  公证员就企业关心的证照公证、保全证据等公证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

  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说,下一步,北京市司法局和北京公证行业,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改革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公证公益属性,持续推出更多公证便民利民惠民新政,加强公证公益服务的鼓励和引导,推进公证服务均衡性与可及性,以此提升公证服务质效,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19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