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8:57:48 来源: sp20250107
走进中企参与建设的沙特阿拉伯红海新城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沙特经济多元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沙特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入对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参与到沙特基础设施建设中。作为沙特“2030愿景”的重点工程,红海新城旅游开发项目(以下简称“红海新城项目”)占地2.8万平方公里,全面完工后每年可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项目公用基础设施部分完全由中企承建。日前,本报记者走进项目现场,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助力沙特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努力。
“真正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从沙特红海之滨城市延布出发,驱车250余公里,在一望无边的荒漠中,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沙特红海新城项目的工地现场。该项目是中企在沙特承建的首个大型基建类综合体项目,包括光伏、储能、电网、海水淡化、供水管网、废水处理等诸多模块。
据山东电建三公司项目经理莫兵介绍,红海公用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储能项目包含光伏厂区、储能电站及生物燃油内燃机电站三部分,储电量高达1300兆瓦时,是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白天,电站通过光伏系统为电网输送电能,同时也为储能系统充电;阴天或夜间,则通过内燃机系统生产电能。该互补系统均采用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是沙特能源转型路上的重要突破。
在气候炎热、降水稀少的中东地区,利用海水脱盐生产出的淡水是常规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替代。在海边一处刚刚完工的海水淡化厂,工人们正在为项目试运行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项目负责人许伟皓对本报记者说,该项目从距离陆地3公里的深海区取海水,然后通过预处理、反渗透,以及消毒、钙化等一系列后处理工艺,最终生产出合格的生活用水,供红海新城日常使用,产能为每天5万立方米。
不远处,郁郁葱葱的芦苇荡,在漫漫黄沙中格外显眼。事实上,芦苇有着重要的环保用途——净化水体。项目副经理王洋介绍,由两片芦苇荡和一片莎草地构成的系统,每天可净化1.6万立方米水体。红海新城排出的生活用水经过预处理后,先经过第一片芦苇荡,滤去大颗粒杂质,然后泵入第二片芦苇荡,滤去重金属,最后利用重力作用流淌过莎草地,过滤后流入蓄水池。这种纯绿色的水处理方法将使用过的生活水净化为灌溉用水,用于灌溉城区绿植,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中企参与红海新城项目以来,在当地建设了海水淡化厂、电站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并注重向当地员工传授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山东电建三公司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公共事务与政府关系经理穆罕默德·哈姆迪说。
“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环保理念”
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红海谢巴拉岛郁郁葱葱的红树林上,成群结队的海鸟飞舞盘旋。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港湾”)承建了红海新城项目谢巴拉岛疏浚回填、红海酒店桩基、栈桥和浮码头建设等工程。可持续发展是红海新城项目规划的重要理念,业主沙特红海环球有限公司对于环保要求十分严格。负责项目施工的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沙特区域分公司总经理彭远续说:“项目团队致力于在建设的同时保护施工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为红海可持续开发贡献中国力量。”
“红海新城项目位于拥有世界第四大堡礁系统的红海西岸,这里生长着许多当地独有的珊瑚种群。”站在岸边,看着摇曳生姿的珊瑚和穿梭于珊瑚丛中的五颜六色的鱼儿,项目负责人徐杰介绍,项目施工海域调查发现并鉴定的珊瑚属类多达18种,鱼类物种数量超过1300种,不乏宽吻海豚、儒艮、玳瑁等海洋珍贵保护动物。“这片海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呈现出显著的生态多样性特征。我们在施工作业时,更要悉心呵护。”
项目部沙特籍工作人员艾孜哈尔说,中企在建设过程中,针对不同生物制定了不同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珊瑚礁群,在施工水域周边安装防护围帘将作业水域与外部隔离;聘请鸟类保护专家,采用建立海鸟保护区、科学人工筑巢等方式做好鸟类保护工作;制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绿色施工……“现在,施工区域附近的海鸟、海豚、海龟等生物物种活动活跃频繁,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的环保理念。”
“中国港湾是红海新城项目区域内第一家设立防护围帘维保团队的承包商。无论是保护海底的珊瑚、岸边的红树林区,还是在守护物种多样性方面,中企的工作都十分出色。”沙特红海环球有限公司首席环保官拉什德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港湾沙特籍工程师塔伊布人生中的两次关键选择都和中国相关,一次是到中国留学,另一次就是到中企工作。2014年,高中毕业的塔伊布申请沙特政府奖学金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中文,此后又去大连理工大学攻读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直到2020年学成归国。
这段学习经历让塔伊布对中国产生了深厚感情。回到沙特后,他通过考试加入中国港湾,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在中国师傅悉心指导下,塔伊布不断在实践中提升技能,从撰写施工方案到负责现场施工,再到协调业主进行分项验收等工作,塔伊布一步步成长起来。“我要感谢中国企业,为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片荒凉的沙漠,走的时候留下一座设施完备的绿色港城。”徐杰说,通过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沙特红海新城项目建设,中国企业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沙特《利雅得报》总编辑哈尼·瓦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特“2030愿景”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沙中两国有着许多共同利益,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不少中国企业参与了沙特‘2030愿景’项目的实施,我们也受益于中国企业的实力。我相信,中国企业将在沙特多元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沙特科研与知识交流中心研究员穆罕默德·萨迪克表示,为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沙特将充分发挥区位、资源、金融优势,与中国企业开展多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我们现在的努力正是为了实现我们共同发展的愿景,携手打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本报记者 张梦旭 沈小晓 任皓宇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