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老物件里的“共和国印记”

发布时间:2024-12-14 15:32:23 来源: sp20241214

  铁路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铁路文物、实物是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实证,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与国家文物局联合主办的“铁路老物件精品说”展演——“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日前在北京二七剧场拉开帷幕,现场发布100件“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100名“与共和国同行”铁路故事讲述人名单,精彩呈现8组“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以物证史,以物叙史,深情讲述中国铁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革,热情讴歌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生动展示伟大祖国7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铁路人在党的领导下,牢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成功建成并运营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铁路取得的成就,是新中国75年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的缩影,与之相伴相生的铁路文物和文化遗产,是十分宝贵的国家历史文化资源。

  近年来,国铁集团深入挖掘铁路老物件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着力打造“铁路老物件会说话”专题宣传工作品牌。今年以来,国铁集团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共和国印记·人民铁路为人民”主题宣传活动,向社会征集了一批“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遴选了一批“与共和国同行”铁路故事讲述人,精彩讲述中国故事铁路篇章。

  此次展演精心遴选最具代表性的清华园车站、“毛泽东号”机车、铁路12306网络订票系统、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8组“共和国印记”铁路见证物,通过《人民铁路》《开路先锋》《铁路纵横》《美好出行》《中国温度》《联通世界》《中国速度》《红色基因》等篇章,用情景剧、歌舞剧、亲历者讲述、诗朗诵等多样化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中国铁路与共和国共命运、同成长的奋斗征程,深刻阐释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主要内容的铁路精神谱系,进一步激励全国铁路干部职工以高昂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改革创新、开拓奋进,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

  铁路老物件,这是中国铁路的历史见证。

  “人民铁路为人民”,这是中国铁路的铮铮誓言。

  清华园车站——

  见证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

  1949年,春天来得特别早。3月25日清晨6时,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火车携着春风驶入清华园车站,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抵达北平。

  清华园车站,作为进京赶考“第一站”,见证了中华民族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

  1949年5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铁路行业报刊题名:“人民铁道”,赋予了中国铁路“人民的铁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属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铁路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同步成立,人民铁路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

  1950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铁路路徽图案。路徽由变体的“工人”组合构成,上部以“人”字代表人民,也是蒸汽机车的正面图像;下部以钢轨横截面代表铁路,还代表着奋勇争先的铁路工人。路徽图案简洁有力、寓意深远、特征鲜明,发出“人民的铁路,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毛泽东号”机车——

  见证铁路机车装备更新升级

  在祖国的万里铁道线上,有这样一台机车,它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始终保持着全国铁路安全生产的最好成绩,被称为“机车领袖”“火车头中的火车头”,它就是“毛泽东号”机车。

  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第一代“毛泽东号”机车旁,中国铁道博物馆工作人员杜媛介绍,这台机车是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号”第一代机车,也是中国唯一一台以领袖名字命名的机车。它诞生于78年前,1946年8月,铁路职工利用27个昼夜,把一台报废机车修复成功。

  诞生在解放战争炮火中的“毛泽东号”机车,于1949年奉命入关,落户在丰台机务段。七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历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三个时代,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创造了安全走行1200万公里的全国铁路最好成绩,成为铁路机车装备更新升级的生动缩影。

  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大地上行驶着来自9个国家、98种型号的4000多台蒸汽机车,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览会”。

  “造中国人自己的火车!”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铁路的追赶步伐。1952年,新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主制造机车的历史。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巨龙号”研制成功,后定型为东风型;同年,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6Y1型试制成功,后命名为韶山型,成为铁路干线客货运主型机车。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一辆辆火车头安全正点、多拉快跑,肩负使命、一往无前,为新中国建设立下了累累战功。

  “毛泽东号”机车第十二任司机长刘钰峰说,在“毛泽东号”机车司机室内,一直印有这样两行字:开领袖车,做领军人。这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是铁路人,是“毛泽东号”精神的传承人,是伟大祖国的建设者。我们将继续开领袖车,做领军人,圆强国梦!

  70多年来,“毛泽东号”机车一直传承着这样一种精神: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这种精神将永远传承。

  新老京张交汇点纪念碑——

  见证中国铁路的历史跨越

  在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有这样一座纪念碑,无声却庄严地昭示着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见证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新老京张交会点纪念碑上面有个“人”字,代表着著名的“人”字形铁路。这是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之前西方人曾傲慢地说,能修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这时候,詹天佑先生下定决心,长中国人的志气。

  因为山高坡陡,蒸汽机车爬不上去。詹天佑先生就创造性地设计修建了“人”字形折返线,降低了坡度,还采取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的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这座碑还有一“横”。这一横,就是2019年修建的京张高铁,它是世界上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最聪明的高铁——智能高铁。就在“人”字形铁路下方,京张高铁八岭隧道穿梭而过,把“人”字写成了“大”字。而这“一横”,就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历史跨越。

  这样的奇迹还在不断地续写:中国铁路运营里程,1949年仅有2.1万公里;1978年,5.2万公里;2003年,7.3万公里;2012年,9.8万公里;2024年,超过16万公里。一路跨越山海,一路风雨兼程,中国建成运营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铁路网。

  从2.18万公里到16万公里,中国铁路挺起钢铁脊梁。一条条铁路线,纵横万里,压缩时空,绘就了大国交通的壮美画卷,丈量着大国前行的坚毅步伐。

  青龙桥车站的老站长杨存信说,1951年,我的父亲杨宝华来到了青龙桥车站任站务工,我就出生在这儿。1982年,我从父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在青龙桥站任值班员、站长,一直到退休,我们父子两代在这个车站值守了71年。我感觉最幸运的是,站在这,抬头就能看到110多年前先辈修建的京张铁路,驻足又能感受到京张高铁在脚下风驰电掣般的速度。从“人”字到“大”字,我见证了新时代的奇迹!我会一直守在这里,将中国铁路人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奋斗精神传承下去。

  从“人”字到“大”字,这一笔,用了110年!铁路纵横,连通山海,中国铁路人用智慧和汗水绘就最美的“工笔画”。回望中国铁路百年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领跑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奋发图强光辉历程在铁路行业的真实写照。

  铁路12306客票系统——

  见证美好出行

  这是一张神奇的“网”,无论你身处何方,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能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美好旅行。这就是全球最大的实时票务交易系统——12306铁路客票系统。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过去每年的春运,都是一次举国的大迁徙,人挤人,排长龙。现在的春运再也没有买票的大长龙了。如今春节车厢里贴春联吃饺子,温馨和谐,文明出行氛围浓。春运的变化,是中国发展的缩影。

  正如说唱歌曲《12306真的强》中唱到的:“购票方便不用慌,一点屏幕就起航。查询余票超顺畅,车次信息全在榜。无需排队把票抢,轻松搞定心不荡。智能候补来帮忙,不怕没票把心伤。各种功能都很全,改签退票也能上。网络订餐随便点,沿线美食一扫光。酒店住宿全搞定,高铁快递劲更强。手机操作妥妥滴,随时随地不迷茫。铁路网络连四方,欢声笑语美名扬!”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单杏花说,从硬板票到软纸票,从磁介质票到电子客票……排长队购票已经成为历史。如今,12306铁路客票系统已成为全球访问量和交易规模最大的网络售票系统,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说走就走的美好旅行。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旅行生活的美好享受,中国铁路成为新中国伟大发展成就的精彩缩影。

  公益性“慢火车”牌匾——

  见证中国温度

  这是一块有“温度”的牌匾,伴随小慢车徜徉在祖国的大地上,承载着乡村百姓的梦想,托举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这就是公益性“慢火车”牌匾。

  “流动的中国”有速度更有温度。覆盖22个省区市、停靠691个站点、坚持28年未涨价……公益性“慢火车”满载着笑容、温暖和希望,将美好生活照进沿途山乡。

  6063次列车长向宝林说,我在6063次小慢车上当了18年列车长。1958年宝成铁路开通,就有了6063次小慢车,它是沿线山区老乡走出大山唯一的交通工具。60多年来,多少老乡靠这趟车脱贫致富,多少孩子坐这趟车走出大山,老乡亲切地叫它“秦岭小慢慢”。再有1年我就退休了,但6063次小慢车不会退休,它是我们国企的品牌,会一如既往地传递社会主义的温度。

  “国家一级发展勋章”——

  见证铁路联通世界

  这是一枚“黄金大通道”铸就的勋章,它见证了一个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的动人故事,它就是老挝政府授予国铁集团的“国家一级发展勋章”。

  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开通运营。开通运营近3年来,客货运输呈现量质齐升态势,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日益显现。中老铁路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货物品类由初期的橡胶、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汽车、冷链水果等2900多种,货物价值超百亿元。

  中老铁路的成功稳定运营,开启了老挝铁路运输新纪元,凭借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载能力强、安全性高、运输成本低的特点,极大方便了老挝人民,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助力老挝完成了“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铁路带动沿线各类产业蓬勃发展,为普通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列车长代蕊说,我值乘了老挝首发中国的列车。当我在老挝万象车站的站台上,看到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热烈地挥舞时,我的眼中含满了泪水,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现在,我作为中老铁路客运培训负责人,已培训老挝学员数百人,和很多老挝员工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条条开放路,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中国铁路秉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见证中国速度

  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奔驰着一组组象征着中国速度和中国科技的列车。它们宛如一条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诠释着中国铁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辉煌,它就是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2013年,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研制企业、25所国内一流高校、11家一流科研院所、51家国家级研究实验室,68位院士、500多名教授、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联手展开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

  不到4年时间,历经千万次试验,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了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构建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10多个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造出了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红卫说,2024年6月,“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作为研发团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自豪,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铁路用科技自立自强的丰硕成果,树立起了国际标杆。追赶,并跑,领跑,胸怀国之大者,与共和国同呼吸,共成长。国铁集团坚定不移走中国铁路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新征程上,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CR450科技创新工程”,时速达到400公里的动车组样车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

  岁月镌刻梦想,奋斗铸就华章。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上,铁路人将赓续红色基因,继承光荣传统,把“人民铁路为人民”镌刻在万里铁道线上,谱写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火车头”的壮丽篇章!(本报记者 严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