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0 09:48:30 来源: sp20241230
四川成都金沙小学内的金沙迷你博物馆。 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古蜀文明重要考古发现——金沙遗址原址上兴建的,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是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博物馆早在2015年就打造了四川省首个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区,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2016年,博物馆组建社会教育专职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博物馆自主创立“小金课堂”青少年教育品牌,包括“考古·金沙”“科技·金沙”“自然·金沙”“戏剧·金沙”等十大课程体系,已形成馆内馆外、线上线下、多学科融合、多元化教学的博物馆教育模式。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社教团队入选2022年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团队。
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跨学科领域具有优势。
在构建“小金课堂”课程体系时,金沙遗址博物馆注重将博物馆教育与多学科教学相结合,课程内容涵盖历史、文化、艺术、科技、自然等众多方面,希冀从不同的视角解读金沙文化内涵,以满足青少年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2015年,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了原创儿童舞台剧《金沙王国之太阳神鸟金箔》,用戏剧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蜀历史。此后,博物馆相继开展了“庞贝最后的一天”“小象金沙历险记”等戏剧教育活动,将“装扮”“游戏”“模拟”等戏剧技巧运用到博物馆教学之中,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眼、耳、手、脑及肢体等感官,通过想象和场景演绎,感受古人的生活、情感,探究古人的思想、信仰。
2019年,金沙遗址博物馆研发“金沙小小科学家”跨学科教育项目,选取“太阳神鸟”“金面具”等代表性文物策划9个主题,在深度解读文物内涵的同时,引领学生探索文物背后蕴含的天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建筑学等科学原理。同时,博物馆结合青少年喜欢的乐高课、编程课,开发“金沙小小编程师”系列课程,让孩子在编写代码、创作小动画和小游戏中了解古蜀历史、探究传统文化。
博物馆还将古蜀文明的思想内涵和自然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资源优势,在园区开展“夜探金沙”“金沙观鸟”“我的新朋友——蚕宝宝”等课程,让青少年穿梭在金沙自然环境之中,探古今之变,感生态之美。
“跨界”早已成为博物馆的热门词语。馆校合作等跨界现象,实现了博物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将学校课堂直接搬进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深度开展主题课、社团课、选修课等系列课程,先后在金沙小学、天府四中建设迷你博物馆。2021年起,又联合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打造“我来金沙讲堂课”品牌项目,以市级赛课的方式激励广大教师深挖金沙文化内涵,研发以“古蜀文明金沙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开创了国内首个在考古遗址上呈现的教学课堂,该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实现跨界传播。金沙遗址博物馆创新开展“城市文化传播者——从金沙出发”特色讲解服务项目,将文化宣讲拓展至机场、地铁站等城市交通枢纽,组织讲解员在机舱、列车内开展特色宣讲活动。该项目入选2021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
让文物在书籍里立体鲜活起来。金沙遗址博物馆相继出版《寻秘古蜀金沙》(AR读本)、《小象金沙历险记》(AR读本)等科普书籍,配合临展编印《探秘古埃及》《对话庞贝》等亲子导览绘本,吸引小读者在生动的故事、趣味的语言、多彩的画面之中了解古蜀文化。
博物馆还结合绘本内容开展线下戏剧课程,并创作线上儿童广播剧,在官方自媒体、云听APP、成都故事广播等平台进行传播,受到孩子们的热情追捧,收到家长们的积极反馈。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打造优质线上教育服务,博物馆成了一座没有围墙、没有边界的大学堂。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2018年创建了青少年版官方网站,分设“金沙攻略”“玩转金沙”“金沙百宝箱”“最新消息”四大板块,通过全景导览、主题动画、趣味问答、电子学习资料、讲解音频、科普视频等方式,提供各类线上教育资源,供广大青少年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2020年,金沙遗址博物馆联合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合作开展“青春守护·共享金沙——凉山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云夏令营”,此后又与高校合作,持续为凉山、阿坝地区的青少年开设线上和线下文化课堂,助力偏远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开拓视野,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博物馆特别推出“相约云端·共话金沙”系列专题直播分享,邀请来自博物馆、历史、美术、阅读推广等领域的资深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分享如何善用博物馆资源助力孩子终身发展。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教育发挥强强联合的协同效应,在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融合发展中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金沙遗址博物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5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