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14:38:20 来源: sp20250104
元旦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可提起这话茬,邻居老张还是有点哭笑不得。起因竟是孙子晨晨的一条祝福微信。内容这样写道:“祝爷爷新年快乐!事业顺利,步步高升,财源滚滚。”
老张说:自己退休已二十多年,哪儿来的“事业顺利”“步步高升”?老张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很不好意思:“事先给晨晨交代了,要好好问候您,谁知这孩子竟随便在网上复制一条祝福语就发过去了……”
一条信息,折射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明明交流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一层隔阂——亲朋好友之间的问候不再像从前那样走心;一个群里,大家的“表情包接龙”热情似火,平日碰面却很少互动;还有的人,在网上口若悬河,包袱一个接一个,回到现实世界却又“社恐”起来……
人们在网上联络更加频繁,但真正的感情交流反而少了。有人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谈感情?谁有那个时间呐!的确,不少用户只将社交平台当做工作、学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用以维系和拓展人脉。但是,社交网络所承担的情感交流功能也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有统计报告显示,全球用户每天花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达到2小时26分,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只用作“工具化”交流,是不是有点可惜?
一般认为,“交流”一词的广泛应用,肇始于古籍中“望河洛之交流兮”这句话,意思是黄河与洛水交汇在一处。两条河交汇,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般融在一起。人与人的交流,不也是这样吗?如果缺乏心灵和感情上的交融,社交的意义便会大打折扣。
联络本身,就承载着感情交流的意义。前些年,一首歌颇为流行,歌词这样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在过去“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亲人、朋友之间的联络非常困难,大家也格外珍惜,通信中每字每句都要斟酌再三。记得曾经看到过一位大学教授年轻游学时给母亲写的信,那娟秀的字迹、细腻的情感、真挚的表达,让人不由心生感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QQ成为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之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网上分享使用QQ时的暖心故事。有人讲到自己外公刚学会视频聊天时激动地说:“这东西真好,就像我们在家说话一样”;有人重温同窗之间相互打气、共渡难关的奋斗经历;还有人回忆起当年不分老少一起“偷菜”时的热闹场面。那时候,网友之间的留言是如此的朴素,大部分人都会去朋友的空间里留一句:“踩一下,记得回踩”,就跟邻居之间串门一样寻常。
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有了微信。有人通过“对讲机”,用声音传递关心;有人打开视频通话,随时随地就能与亲友“碰面”。还有亲戚之间逢年过节发个红包、朋友同事在朋友圈相互点赞或是在视频号里拍段视频分享日常趣事,都是社交网络场景中的温馨一幕。
哲学家斯宾塞有句名言:“科学本身就有诗意。”他也许想告诉我们,技术迭代虽然常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来临,但技术背后的温情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信念。从这个角度而言,让自己的网上社交生活适当“慢”下来,多感受社交网络背后的“诗意”,多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